悟医道真(一千六百五十四)

揆度谨严之理,圆通活变之法,精当灵验之方。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吐、更下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如疟者,荣阴卫阳之相争,阳郁于内,则发热;阴郁于中,则恶寒。此先中于风而后伤于寒。荣泄卫闭,彼此交争,故寒热往来如疟也。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之久,证如疟状,发热,恶寒,发热多而恶寒少,此风多于寒,卫伤颇重,而荣伤颇轻。若其人上不呕,下不泄,则中气未伤。寒热一日二三度发,则正气颇旺,频与邪争。脉微和缓,则邪气渐退,是为欲愈无用治也。

若其脉微弱而又恶寒者,此卫阳荣阴之俱虚。盖荣虚则脉微,卫虚则恶寒,后章无阳即解此句。虚,故不可更以他药发汗、吐、下也。

如果发热,脉浮,是后章桂枝越婢之证也。若外不恶寒而面上反有热色者,是阳气蒸发欲从外解,而表寒郁迫未欲解也,使得小汗略出,则阳气通达,面无热色矣。以其正气颇虚,不得小汗,阳郁皮腠,莫之能通,是其身必当发痒,解之以桂枝麻黄各半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