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每当我们提到教育这个话题,总是绕不开学校,而一提到学校总会不由得联想到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就是班主任。班主任常常被人们戏称为天下最小的主任。但是他们的肩上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因为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同时又是祖国的未来。
教育问题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影响教育的因素众多再加上任务的艰巨性,所以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虽然我们并没有将班主任作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我们常常会说某一位老师兼班主任。听起来班主任更像是一种“兼职”,但实际上班主任工作对每一位老师却提出了很高的专业要求。这个专业要求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求班主任老师具有作为老师的过硬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要求班主任老师要具有作为班主任的过硬的教育管理知识。
很多老师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满怀激情地走出大学的象牙塔,拿着我们经过很多年的专业学习获取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及经过笔试、面试获取的教师资格证书,满怀激情地走上教育教学的岗位,突然发现我们以前所学习的很多知识,其实并不足以应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当面对各种难管的学生,复杂的教学情境和层出不穷的教学难题,我们常常显得手足无措,感到疲惫而又无奈。于是,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不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是否我们不适合教师这个岗位?又或者我们当初选错了专业?为什么真正走上教师岗位以后,我们所面临的情境和我们当初所做出的种种设想迥然不同?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首先我们在大学阶段学习的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相关的知识都只是停留在书面上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而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的人,所以教育的情境具有灵活性和变化性。再加上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如今面临的教育形式更加复杂,所以我们很难用曾经学到过的一些经验性的知识来解决实际教学情境中的各种复杂问题。更何况,即使是科班出身的师范毕业生又有多少人对所谓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进行过真正深入的理解和探究呢?我们大学阶段的所谓专业学习,更多的不过是为了应对考试需要的瞬时记忆罢了。所以当我们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在教学实践中产生这些困惑和迷茫就可以理解了,而这些也正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不同的是有的老师刚毕业的时候非常迷茫,经过了三年五年依然非常迷茫,甚至直到退休的时候也没有弄清楚到底应该做一名怎样的老师,到底应该如何当好一个班主任。而有的老师经过这样的痛苦和迷茫之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进行了专业的学习,他们不断深入钻研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深入思考自己在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完善理论,从而将书面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论成果,最终使得自己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专业的教育工作者。
以上说到教师的一般成长路径。在这里,我们重点探讨的是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我认为,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之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专业意识的觉醒;第二阶段:专业知识的学习;第三阶段:专业知识的实践;第四阶段:专业总结和反思;第五阶段:专业理论提炼。
首先第一阶段是专业意识的觉醒阶段,这一阶段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基础,这里的专业意识觉醒,是指当我们发现我们凭借自己感性的认识,以情绪为主导来处理错综复杂的班级事务,不足以解决问题的时候,意识到我们需要通过进一步专业的学习来提高我们教育和管理能力。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什么是班主任,即明确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分工,让我们看一看教育学中对班主任这一岗位的定义: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他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身心健康的公民。加强常规教育、行为规范训练,形成良好班风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之一。对标班主任的含义和岗位职责,明确班主任的角色和要求,我们将更加清晰我们专业学习和提升的方向,这是我们专业成长的第一步。
第二阶段是专业知识的学习阶段。作为一名班主任,他首先是一名专业的教师,所以这里的专业知识学习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是每一位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指班主任专业知识的学习,而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专业知识,又可以分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方面以及管理学相关的知识。是的,每一位班主任非常都有必要学习一些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这不仅有利于提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更对班主任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例如,学习了教育学相关的知识,我们就更加明白什么是教育,以及应该如何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对他们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而学习了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则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根据他们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进行恰当的教育;而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学相关的知识,则有助于我们将知识以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给他们,从而提升我们教育管理能力和水平。
当然,以上,这些专业知识都是每一个师范生的必修课,那么为什么说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还应该学习管理学相关的知识呢?如果说教育是感性的,那么管理就是理性的。做一名班主任既肩负着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的责任,也承担着管理好这个班级的责任,只有懂教育、会管理的班主任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明确教育是我们的首要责任,管理是我们的辅助手段,坚决不能越俎代庖,喧宾夺主,用管理来取代教育。
第三阶段是专业知识的实践阶段,我们学习了很多教育学和管理学相关的专业知识,但如果我们不能够将它和我们的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用于提升我们的教育管理水平,那么所谓专业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用专业知识指导工作实践,用工作实践来检验和完善,甚至修正我们学到的专业知识。这是班主任专业成长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实现班主任教育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
虽然说班主任工作需要较强的专业能力,但是现实中很多班主任在工作中却表现得十分不专业。例如有的班主任会因为某一个学生犯错,对全班同学展开狂轰乱炸式的批斗;例如有的班主任在每天的工作中忙得不可开交但是收效甚微,班级成绩不理想,班级纪律一团糟;又如有的班主任信奉严师出高徒,对学生严格管理,但是他又不善于沟通,一些行为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理解与认可,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投诉,招致领导的不满,最后好心办坏事,使自己深陷囹圄,苦不堪言。如果我们能多读几本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专业书籍,多学习一些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多从专业的角度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完成班主任工作,那么我们的班级管理将会更加得心应手,更不会形成以上那种尴尬被动的局面。
第四阶段是专业知识的总结反思阶段,这个阶段往往要将我们所学到的教育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我们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用我们学到的专业知识解决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认真总结我们在过往的班级管理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有哪些失败的教训,应当汲取。我们应当从身边的优秀班主任身上,从班级的学生身上,从班级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鲜活的教育经验来印证和完善我们所学到的教育管理知识,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和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不同的是,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更多的是对自身专业知识学习的反思和教学管理实践的反思,从而在反思的过程中,逐步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起来,初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理论成果,也就是我们学习实践反思经验的总结。尽管这个时候我们的成果可能是不太成熟的,但它们恰如夏日稻田里一株株青葱的稻穗,秋天到来的时候,自然会结出丰硕的成果,我们自然也会迎来收获的喜悦。
第五阶段也是班主任工作成长的高级阶段,即提炼自己的专业理论,形成自己的专业成果。这一阶段的班主任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学生教育者和班级管理者,他们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学者和专家,他们将用他们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来辐射、带动更多优秀的青年教育工作者,推动我们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值得思考的是有的老师年纪轻轻就已经达到了这样的水准,而有的老师穷极一生也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位老师都成为教育家,都去当校长、局长和教育部长,我们更加不能否认每一位为教育事业倾其一生、呕心沥血的教育工作者对我们国家教育做出的贡献,但从个人专业成长的角度来讲,我们之所以会形成如此巨大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是否有这种专业意识的觉醒以及我们能否为自己专业水平的提升,付出艰苦卓绝而又持之以恒的努力。
如果我们用心去阅读那些教育名家的作品不难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学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并且他们能够将自己学习、观察思考、总结、反思的点点滴滴形成一个又一个生动翔实的教学案例,形成他们的理论成果。那些生动的教学案例,好像一个又一个的脚印,生动地为我们再现着他们的教育生涯中所走过的道路,所见过的风景。而这一切的背后,我想一定是源于他们对自身专业成长的孜孜追求,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源于他们对祖国发展的崇高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但是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工程,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人民对我们给予的最高赞誉。愿每一位老师,每一位班主任都能热爱学生,热爱教育,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成为专业人才,履行好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不负祖国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