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前的阅读经历中,小说、散文等记叙、抒情类文字占我的阅读书籍的大多数,因而初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便觉得文字较为晦涩,与之前所读内容大相径庭。虽然内心有些害怕,但还是咬咬牙坚持读了十几天,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书中开篇第一章就讲到了阅读的层次,首先提出的就是被动的接受资讯和主动的阅读两者的区别,指出真正的阅读是“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的提升自己,从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为止”。而在现代社会,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每天都呈现大量资讯,其真实性还有待商榷,但这些似真似假的资讯却干扰这我们的判断,正如书中所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我们的理解力”。面对这些资讯,我们大多时候都是草草略过,更别说对其思考了。再者,书中将阅读分为四种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我们从前学的大多是对于一片文章进行检视、分析阅读,或是对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而对于书的阅读,我认为我还只停留于第二层。书中将检视阅读分为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和粗浅的阅读两者,我属于后者。因为我大多读抒情、记叙类书籍,其中内容并没有会让人看不懂之处,因而总是通读一遍就放下了并不会去深究其中内容。但做到真正阅读一本书应该是要进行思考,缩小自身与作者理解的差距,所以我也会多阅读文献等,以此为目标,努力提升自身阅读能力。
书中在第三篇提到了对不同读物的不同读法,如:如何读实用性的书、如何读想象文学、如何读故事……就拿实用性的书来说,实用性的书只是提出一种方法,真正解决问题需要靠实际行动,而论述性的书则是在书中就能解决问题。而且评判实用性书籍时,结果和目标占据主导地位,其表现为读者是否接受作者的结论和方法。最后一篇为主题阅读,在我看来这是我们大学生需要学习的。身为大学生,我们通常阅读的是文献,一般来说,我们是在已经确定论文主题的情况下进行文献的查阅,这就相当于一种主题阅读。主题阅读首先就是确定主题,这个主题不可如书中说的那样,一个广泛的“爱”字,而是应该缩小到同性恋或异性恋这样,其实这个步骤与写论文有些相似。然后就应该找到书中与主题相关的部分,将不同书的不同部分建立起与主题相关的联系,尽可能保证全部参与,而不是采取其中一个作者的看法,不预设立场,以保证客观,这其实与我们论文的写作也是相通的。
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只是粗略的了解了阅读的一些方法、技巧,要掌握这些内容,我想我还是需要在反复阅读这本书并进行一些思考,再通过更多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