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虽非急症,但逐渐发展的平衡障碍、言语含糊、肢体协调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导致行动不便、社交障碍。在中医看来,小脑萎缩的核心病机多属肝肾亏虚、髓海不足。
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若肾精亏虚,髓海失养,则脑窍空虚,功能衰退,如同大树根弱,枝叶凋零,进而导致运动失调、言语不利、肌张力异常等表现。

改善小脑萎缩,可尝试“益髓健脑饮”
组方:熟地、山茱萸、龟板胶、鹿角胶、枸杞子、丹参、石菖蒲、远志(具体用量需由医师根据体质调整)。
制法:龟板胶、鹿角胶烊化(另炖溶化),其余药材先煎煮40分钟,最后兑入胶类药液,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注意:此方以滋补肝肾、填精益髓为主,适合肾精亏虚型小脑萎缩患者。若兼有痰瘀阻络或脾虚湿盛,需调整配伍。

治疗案例
患者王先生,58岁,近两年逐渐出现行走不稳、步态蹒跚,言语迟缓,记忆力减退,并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舌脉:舌淡苔薄,脉沉细弱。
辨证:肝肾亏虚,髓海不足。

治疗方药:
熟地、山茱萸、龟板胶、鹿角胶、枸杞子、丹参、石菖蒲、远志、怀牛膝、杜仲。
方解:
熟地、山茱萸、龟板胶、鹿角胶——填补肾精,充养髓海,强壮筋骨。
枸杞子、怀牛膝、杜仲——滋补肝肾,强健腰膝,改善肢体无力。
丹参——活血通络,促进脑部微循环。
石菖蒲、远志——开窍醒脑,改善言语不清、记忆力减退。
疗效如何?
患者服药3个月后,头晕减轻,行走较前平稳,言语清晰度改善,家属反馈其反应速度也有所提升。继续调治半年,病情进展明显延缓。

注意事项
小脑萎缩病机复杂,除肝肾亏虚外,还可能兼有痰湿阻络、气虚血瘀等证型,需由中医师辨证施治。早期干预效果较好,晚期患者则需综合康复训练配合中药调理,以延缓病情发展。
(温馨提示:胶类药需烊化服用,脾胃虚弱者宜加健脾药辅助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