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利用吃饭时间,又回顾看了《我是演说家》,与《超级演说家》都是一集没落下,导师里面都有乐嘉和鲁豫,《我是演说家》的另外两位导师是张卫健和刘嘉玲。
如果想在说话表达上有进步或突破的话,可以参考借鉴,尤其注意乐嘉的点评,这一块他是当之无愧的专家,眼光非常独到,思维视觉更是卓绝,我几乎把与他有关的视频都搜集看了一下。
不知不觉我也受到他的熏陶和影响,有时候说话也挺“毒舌”的,挺犀利的。
学习有三重境界:
第一,初级境界:脑子里想一定要学,目的是记在脑子里,绝大部分人学习都是在这个层面。
第二,高级境界:把所学的知识融入血液中,用心解决如何学好的问题,一般教授就是在这个层面。
第三,至高境界:把所学的知识用具体的行为来证明你做了并且做到了,目的是落实在行动上。
所以,之前我曾分享过一句话: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知行合一,过去我的导师告诉我的。
无论你学习谁,真正学以致用是什么状态?
学谁就像谁,顶礼膜拜,把老师尊奉为神,当然学习对象是真神而不是一个水货,如何区分是真神还是“假神”?
不是看对方多能讲多能忽悠,而是要看对方有什么结果,有NB的结果就是真神,没有结果毫无疑问就是水货。
要学习必须要跟有结果的人学习,他都没有结果,还能帮你创造结果,那不是开玩笑吗?
绝大部分人是怎么学习的?
纠结师傅说得对不对,对不对我不关注,我只关注这样干有没有结果,甚至做一个傻子,师傅怎么说我就怎么干,只要干就一定有收获有结果,即使失败了我也知道这样是不行的,这个师傅不值得追随。
说白了就四个字:绝对相信!
但是对大部分人这太难了,所以我无论学谁,媳妇总说我有师傅的影子,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至着装都不例外。
我看了《天道》就是丁元英那种着装,短袖,短裤,拖鞋,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看完《百年虚云》第二天,我再次剃光头了,我深深被虚云大师的智慧所折服。我看完了《激战》,天天学习张家辉那样的拳击动作...
看完《乔布斯传记》,我把家里多余的东西都丢了,我过去记得几十本笔记也毫不吝啬的丢掉了,我穿着是简单的,桌面是简单的,电脑文件是简单的,一切都是简单的,把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切都推向简单,简单到极致。
我突然发现简单真好,清爽、高效、直接。
是不是疯子?偏执狂?
有人会这样想:“你这样岂不是连自己的本色都没有了?不是都说要保持自我本色吗?”
如果有人这样问我,我会这样回答他:“我们身体就是一个躯壳,好比一台电脑,学习就好比是装程序和系统,如果没有程序和系统,电脑就是一堆废铁,每跟一个人学习,就好似给电脑装载程序,程序有先进和落后的。同样是浏览器,刚开始用的是IE,后来用的是Hao123或者傲游,到现在我就更新成360浏览器,我在学习那一刻,是绝对崇拜的,因为在那个阶段他是NB的,就比如360没出来前,Hao123是比较好用的,也就是说这样学习的状态不但不会失去本色,还会将你的大脑的程序都更新成最新、最实用的。”
为什么日记有近200人关注?
(别小看这200,这200抵得过绝大部分作者的2000;关注我的读者应该了解,我在简书上几乎是不互动的!看我日记下面的评论就清楚。)
日记只是我的爱好,如果写得没有价值,肯定早就无人问津了,一个不干实事的人是写不出有价值的内容的。
一个用心且有结果的人,即使表达一般,写出来的内容也是满满的干货。
曾经有一个比较年轻的人,目标是做讲师,我曾给他一个建议:要把定位踏踏实实做事,做出超乎平常人预期的结果,这个时候即使你不会表达也没有关系,只要分享你是怎么做的,你就是超级演说家。
先干再讲!
昨晚,我跟一个读者做了一个交流,也是我的一个客户;我有一个弟弟,今天20出头,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他一出口就是:“哪有人一出生就能成功,马云刚开始也这样,跟一帮兄弟讲梦想、讲成功,那个时候他成功了吗?”、“没有哪个小孩一出生,就能跑、能跳,都是通过锻炼,才有了这些能力。”...
看到这些觉得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我已经很久不说这样的话了,熟悉的是我也曾将这样的话挂嘴边。
这样的话看似激情昂扬,其实没什么杀伤力的,真正有杀伤力的话简单、真实、自然,情感真诚自然流露,不需要呐喊,也不要声嘶揭底,讲自己的遭遇或经历就像讲别人的故事一样,云淡风轻,平淡中自会透露一种无与伦比的穿透力、冲击力和震撼力。
不过我弟弟在这个年龄段能积极努力我是特别开心的,有些东西是需要时间沉淀的,也需要经历沉淀的。
现在回想4年前我在台上激情昂扬的状态,就觉得是一个SB,并非说激情满满不好,而是应该有一个平衡,什么时候都勃起,等软下来的时候就废了!
我觉得一个人真正的力量应该来自内心深处,真正有力量的是外表平淡无奇,但是内心去火山喷发,这样阴阳平衡释放出来才会产生无限冲击力。
说服的艺术中语言文字只是一个道具,真正产生杀伤力的是语言背后人的内在力量,分享的内容看似和表达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这些却直接决定说服成功与否。
好的,今天我们就交流到这里,明天继续。
感谢关注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