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街,不知道逛了多少遍。放学,或者周末,总是来这附近玩。因为是90年代卖小龙虾才火起来的,本地人叫这里虾街。酒吧、迪厅、饭店、网吧、理发店、服装店,各种商铺应有尽有。
九十年代初,虾街鱼龙混杂,既是地痞流氓聚集地,又是繁华的娱乐商业一条街。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就像古惑仔电影里那样,两帮人黑压压一片,拿着砍刀或者钢管朝着一个中点聚集,然后就相互砍起来了,打扮的越骚气被砍得越狠,有经验的混混都穿最低调的破衣服,减少被群殴的几率。虽然很多时候只用刀背拍人,但是被打到也是很疼的。不知什么时候,警车呜呜的冲来了,人也都跑散开来了。这种场面,虾街长大的孩子是见多了的。住在街上的孩子半夜还常能听见枪声,趴在窗口一看,一个人倒在迪厅门口的地上被抬走了。爸妈说,别看了!早点睡,明天还得上学呢。第二天,街道又恢复了热闹的氛围,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当然,这种场景现在见不到了。虾街在后来被强行取缔了,社会治安也越来越好了。
最早做小龙虾的老板是我朋友的爸爸,人称虾王。在当地很有名,还上过电视。后来有一次吃饭,叔叔透露了虾王的由来,当初他不知道去哪找了几只像大龙虾那么巨大的小龙虾摆在摊位前撑场面,引得当地电视台记者来采访,虾王就这样叫开了。我说,叔叔啊…合着虾王不是你,是那个虾啊?
当初他家做小龙虾生意,也是机缘巧合得到一个秘方,在1980年左右就开始推着车摆摊卖卤味龙虾。没想到后来生意那么火爆,到了90年代,店越来越大,顾客越来越多,口味和做法越发丰富,街上同行也多起来了,虾圣虾神虾皇虾尊都冒出来了,整条街的经济都被带动了。我最喜欢的是油炸小龙虾,又嫩又滑,鲜辣入味。夏天吃小龙虾喝啤酒,也成了当地的城市文化,以至于后期小龙虾文化迅速的席卷了全国,每个城市都争相宣传自己的本土虾文化。当然,这是后话了。
反正虾街就这么发展起来了,满街的虾店平地而起,基本没有生意不好的,旺季全部火爆!想把小龙虾做得难吃也很不容易,因为这个东西本身就很鲜。那些大店主们三天两头在一起开会,研究虾街发展方向,或者批评谁谁家定价不合理,坏了规矩,得怎么怎么整改。开会时常有警方的人在场主持公道,毕竟上头也怕出乱子吧。
后来一些后起之秀眼红虾王家生意好,找了个十五六岁的小混混去店里闹事,小混混假装来买虾,硬说是缺斤少两了,喊了句草你妈的,就把沿街露天的摊位掀了。叔叔听见动静,气得青筋暴起,从店里冲出来,上衣都没来及穿,光着膀子就去追小混混。把混混堵到一个车库里,随手抽起一根钢管,把人打得半死。小混混进了医院抢救,活过来了。然后,虾街业主又是一顿开会,警察也来调解,但只赔了小混混6000块钱,还被他老大抽走了4000块。这事就暂且告一段落,当然,谈判过程中又发生了一些事,哎,这里就不写了。黑社会真不是好混的啊!根本没有电影里那么风光。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才是正道啊!
巧的是,当时来吃虾的一帮人刚好有电视台的,其中有人平时喜欢摄像,一直捧着DV机,小混混闹事这一段刚好给录下来了。这人断断续续在虾街拍了十年,后来剪成纪录片,还获奖了。
虾王叔叔是很有商业头脑的,他觉得小龙虾得走真空包装的路子才能做大做强。于是在90年代就自己捣鼓起了真空包装的机器,还专门修了冷库。没有现成的设备,他就全部自己研究,整得像个科研项目。虽然项目最终没搞成,还损失很多钱,但是这个想法很超前,我很敬佩他。当然,虾王叔叔是成功的,在那个年代多多少少推动了整条街的繁荣,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吧。他的成功也少不了有位贤内助,一位很杰出的女性,她总让我联想到电视剧闯关东里的“文儿他娘”,有勇有谋勤劳爽朗。
关于虾街的故事太多了,回忆也太多了,虾街附近的巷子,被某知名音乐人写成了歌。
虾街往事我真的不知道从何说起,一篇短文也写不下。虾王叔叔后来因为黑恶势力危及家人,店也不开了。有些事情太阴暗,我也不想写出来。做个生意真的好难,太不容易了。当时好几家老店都遭到多次打砸。虾街争斗不断,又牵扯出命案。店主们心灰意冷,居民们也受够了。上头强制整顿虾街,扫黑除恶。
虾街最终被取缔了,曾经的繁荣不在,真是可惜。社会总是在进步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后来虾街终于重新开放通车,街道变得整洁干净了,可我不想去那里吃虾了。一代人的回忆就这样过去了。我怀念老街,可是总要有点新气象吧。曾经非常便宜的虾,涨了好几次价,如今已经卖到几百一份了。虾还是以前的味道,但虾街只留在记忆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