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一群从幼儿园放学的孩子正欢快在小草坡上爬上滚下,孩子们纯真的笑声都飘散在冬日的余晖里,一阵微风吹过,我感觉空气中有甜味。草坡下还有一群正聊得欢的老人,大小朋友都快乐无比。
每次经过这个休闲公园,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曾经它是一片菜地。菜地里也有我的一份,是花了50元/月租借的菜地。那时母亲帮忙带小儿,楼上有位邻居大叔先去租了地,种了很多菜。母亲看得也有几份心动,这样我也租了一小块地。
01
在菜地附近,有一个工具棚,锄头、花洒壶应有俱有。菜地土质疏松,松地省了不少力气。每天都有邻居在菜地周围劳作,看着特别有亲切感,有点像田地劳作的情景。特别是周末,更像个生产大队。小孩叽叽喳喳的交谈声、父母呼小孩声音,菜友们互相打招呼的声音汇聚在一起,热闹极了。大家种的不是菜,而是一种情怀。像在是寻根,与大地交谈中,寻找返璞归真的感觉。
由于菜地不打药,菜地成了虫子的乐园。也成了蜗牛的乐园。下班后有空就去看看,拔拔草或捉虫子。草地地势低,广东天气雨水多,也缺乏种菜经验,菜地总是被水淹。种活的菜不多,记得种过葱、韭菜、苋菜、辣椒、茄子、黄瓜、豆角。
掌握不好施肥的分量,有些菜苗营养过度而夭折。或是浇水太多,把韭菜淹死了。收成最好的是黄瓜,但需要耐心等待。早上上班前跑去看时,看到长出了小小的黄瓜,高兴得像中了头彩,一天都是好心情,心急的孩子总想去摸摸,她也惊叹生命的神奇。一颗种子从破土而出、再到藤叶茂盛,然后开花结果。时隔两日再去瞧,黄瓜都长成大个头了。记得前后菜摘过10多条,除了自己吃,还带了些去办公室分享。收获的喜悦都留在了朋友圈。
菜地周围杂草丛生,常见老鼠的洞口。我们冒险种了一次玉米,大约有30多棵。从幼苗、吐穗、花粒期,一直细心照料。我、女儿和老公对玉米的收成充满了期待。清晨6点不到,就跑到玉米地看看,像是去寻宝。玉米穗日渐丰满,个头越来越大,忍不住剥开苞叶,一排排白色的玉米像珍珠,闻着一股清甜的味道。
“妈妈,我们摘回去吧!煮来吃一定香甜可口。”女儿有点等不及了。
“玉米粒肉实还不够饱满,过二天来收更好。”我劝孩子再等等。谁知一句话走漏风声,等过两天后,一家三口兴高采烈的来到菜地,被眼前一幕惊呆了。玉米穗被啃得精光,现场一片狼藉。“一定是可恶的老鼠偷吃的。”我们仨异口同声的说。种的玉米送给了老鼠,也成了我们一直无法忘记的“伤痛”。
突然有一天,菜地被铁板围了起来,说政府统一收回规划。曾经在菜地播种收获的日子却成了挥之不去的记忆。孩子明白了耕耘才有收获反,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也明白了,凡事物极必反,种菜的规则和做人做事、个人或孩子成长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人与自然永远是最亲近的朋友,要学会珍惜和保护它。
02
对菜地如此热爱,也许和永远无法割舍的成长记忆有关。小时候菜地是孩子的乐园。菜地里蚯蚓、蜗牛、七星瓢虫或是绿色又多肉的芝麻虫。说起芝麻虫,有点像《花千骨》里糖宝原行的缩小版。摸着软软的,把根绳子一头系在竹竿上,另一头绑着芝麻虫,手握竹竿伸进稻田里,上下有节奏的抖动,会吸引青蛙捕捉绳子上的芝麻虫,很容易就抓住了青蛙。
菜地的的豆角、黄瓜、香瓜是孩子们的天然零食。黄瓜总是刚长成形就被摘下来,在衣服上擦擦就吃了。清脆又多汁。夏天里还有成熟的西红柿 ,秋天的凉薯、冬天里的红皮圆萝卜,孩子们都爱当水果吃。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在菜园子里却像块宝地,总会寻到欢喜。
游子异乡游,成长记忆却扎根在了童年时光。每当看到菜地就倍感亲切。最渴望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菜地,就像多了一份幸福。同时,我也开始明白母亲不愿出门的原因,每次在电话里,她开心的分享在菜地里的收获。比如孩子高的冬瓜、脸盆大的南瓜、挂得像帘子一样的长豆角、拔不完了白萝卜......丰收里都是母亲劳动的成果,也有她一生的回忆。
谢谢记忆里的菜地,给我带来欢乐,带来回忆。虽然现在无法亲历种菜,但在精神生活里却有了一块菜地,每天坚持日更,就是像一位种菜的大姐,相信播种后有收获,想想也是很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