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还在上学的大学生,还是进入职场的打工人,我们常常陷入迷茫,不知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究竟是什么,或许我们可以跟着日本作家八木仁平这本《如何找到想做的事》书来开启自我认知的世界,看看如何找到想做的事。
在寻求如何找到想做的事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阻碍我们找到想做的事的5个误区
误区1:认为想做的事就是能坚持一生的事
“想做的事”并不等于“需要坚持一生的事业”,而应该是当下最想做的事情。
人生不应该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过程,而应该是一场探险之旅,我们需要做的是关注此时脚下的路况,寻找此刻想做的事。
误区2:认为找到想做的事时会有命中注定的感觉
或许我们都期待生命中有某种顿悟时刻,很可惜,这种灵光乍现更多地是出现在我们看过的电视剧中,实际上“想做的事”更可能是来自于“奥~好像很有趣”的体验,在做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收获正向反馈,于是更加感兴趣,慢慢地有趣的事就变成了“想做的事”了。
误区3:认为想做的事必须是对别人有益的事
很多人在寻找想做的事时会考虑这件事能不能帮助到别人,或者自己想做的事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以后是否能变现。但是“想做的事”这个短语的主要本来就是“我”,是你自己,所以先考虑自己的感受,乐在其中,先利己才有可能延伸为利他。
误区4:认为必须多行动才能找到想做的事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要多去尝试,才能发现更多可能性,才有更大的概率在更多的选择中找到自己想做的事。这个想法并没有问题,但是,现在社会我们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不是因为选择太少,反而是因为选择太多,在众多选择中无从下手,所以在开始行动前,我们需要进行自我探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想要前进的方向,这样才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在众多的选项中毫无章法地行动。
误区5:认为想做的事不能成为工作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自己想做的事情“拿不上台面”,或者不知道如何才能将其变为工作,作者认为想做的事情在自己心中,实现手段在社会中,如果找到了想做的事情,就可以向身边或社会中从事相关工作的人请教,他们工作形式和内容,寻找role model将想做的事变为自己的工作。
以上便是“找到想做的事”的过程中常见的误区,希望大家能够避免这些误区少走弯路,或者大家对这些误区有不同的见解,也欢迎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下一篇我们将避开这些误区,了解作者提出的自我认知法,通过进行自我探索,加强自我认知然后找到自己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