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做善事的时候,你会感觉良好。而这就意味着,你更可能相信自己的冲动,而冲动又常常允许你做坏事。 ——题记
一、道德许可效应如何让我们从圣人到罪人:
1. 什么是道德许可:
有一项很有意思的调查:研究人员给了参与调查的学生们一份带有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色彩的调查问卷,并观察学生们对这份问卷的反对程度,然后再让他们去模拟招聘场景中做出招聘的选择。那些强烈反对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学生,反而是更倾向于选择男性和非少数种族来担任职务。
这项研究让人吃惊之处在于,我们一直认为,当你表达了一种态度时,我们会按照这种准则行事。但心理学家却揭示了一种例外:当说到孰是孰非时,我们都能毫不费力的作出符合道德标准的选择,但这只是为了让我们感觉良好,与此同时,这为我们的胡作非为开了绿灯。
这就是心理学家常说的“道德许可”。当你在做善事的时候,你会感觉良好。而这就意味着,你更可能相信自己的冲动,而冲动又常常允许你做坏事。在这个例子里,学生们因为驳斥了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言论而感觉良好,从而放松了警惕,更容易作出有歧视色彩的决定。这并不是说,他们想歧视,而是被自己之前的良好行为所蒙蔽,没看到当下这些决定所带来的伤害而已。
2. 道德许可是如何影响意志力的
大部分在觉得自己道德高尚时,都不会去质疑自己的冲动,而一些人的工作却总能让他们觉得自己道德高尚。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些有明显道德标准的人能说服自己,认为出现严重的道德问题是合情合理的。
而所有被我们道德化了的东西都不可避免的会受到“道德许可效应”的影响。如果你锻炼了就说自己很好,而不锻炼就说自己很快,那你很可能今天锻炼了明天就不去了。类似的,只要我们思想中存在正反两方,好的行为就总是允许我们做一点坏事。
更重要的是,这并不是因为血糖含量降低或者缺乏意志力造成的。他们在做决定时并没有时控,也没有罪恶感,相反,他们认为自己得到了奖励,并以此为傲。他们为自己辩解的理由是:我已经这么好了,应该得到一点奖励。这种对补偿的渴望常常使我们堕落,因为我们很容易认为,纵容自己就是对美德最好的奖励,而这时,我们忘记了自己真正的目标,却屈服于诱惑了。
更可怕的是,任何让你对自己的美德感到满意的事情,哪怕你只是想象做过的善事,都会让你感觉良好,进而冲动行事。甚至,有些事情我们本来可以做,但实际上并没有做,我们任然觉得自己应该受到表扬。比如你可以吃掉整个披萨,但你只吃了一半。
类似的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中没有一个称职的会计师,无法准确计算出我们有多少善良,或者我们为自己赢得了多少放纵自己的权利。相反,我们只是相信一种感觉:我一直是善良的,一直是个好人。我们判断是非的标准并不是逻辑,而是本能,只有在需要解释自己的判断时,我们才寻求逻辑。很多时候我们想不出一个能为自己辩护的逻辑,却依然相信直觉。
所以,如果你自控的唯一动力就是称为一个足够好的人,那么每当你自我感觉良好时,你就会放弃自控。而道德许可中最糟糕的部分也并不在于其可疑的逻辑,而是它会诱使我们做背离自己最大利益的事。它让我们相信,放弃节食,打破预算,多抽根烟这些不良行为都是对自己的“款待”。其疯狂之处在于,这对大脑有可怕的诱惑力,那些原本只是你想要做的事情,现在却成了必须去做的事情。
而另外一方面,道德许可是不是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那么有激励作用呢?我们很多人相信,罪恶感和羞耻心是最有驱动力的,但我们是在骗谁呢?最能带给我们动力的事情是获得我们想要的,避开我们不想要的。将某种行为道德化只会让我们对这件事的感觉更加矛盾,你会觉得这是强加给我们的规则,而我们不想被控制。而反之,如果你将意志力的挑战定义为“为了完善自己而必须去做的事情”,你自然会觉得,为什么不去做呢?
所以,为了避免“道德许可”的陷阱,我们应该把真正的道德困境和普通的困难区分开来。事实上,吃甜食,熬夜晚睡,或者信用卡负债累累这些并没有真正的体现什么是罪恶,什么是美德。当我们从道德的角度来思考自己面对的意志力挑战时,我们就失去了自我判断的能力,却看不到这些挑战的真正意义在于,他们有助于我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二、因为进步导致的退步
有些人在减肥的时候会陷入这样的怪圈:多锻炼了五分钟,吃饭时却给了自己这样的许可:我多锻炼了五分钟,所以可以多吃一块巧克力。结果,锻炼反而成了放纵的许可证明。于是,减肥行动变成了越减越肥行动。
我们需要看到这种许可的陷阱,不要把帮助目标实现的行为和目标本身混为一谈。不是说你做了一件和你目标一致的事情,你就不再面临危险了。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我们是否因为某些积极的行为值得称赞,就忘记了自己的实际目标是什么?
而这也就是进步有时反而会导致退步的关键所在。如我们之前所说,意志力挑战就是两个自我(猴子和苏格拉底)之间的冲突。而成功自控或者取得进步会让你暂时满足,让更理智的自己(苏格拉底)闭嘴。而理智的自己的思维进程恰恰是推动你追求长远目标的关键。
而在生活中,这就意味着,前进的一小步反而会导致你后退两大步。例如,存放了养老金会释放出那个想要疯狂购物的你。
所以,虽然这听起来很不符合常理,但过于关注进步确实反而会让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远。这不是说进步本身有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感觉。进步可以激励人,甚至提高未来的自控力,但前提是,你要清楚自己做了什么,并盯紧自己的目标。而为了实现目标,你愿意付出更多,尽管你之前的付出已经带来了成效。你不应该在取得进步时去想“我做到了,所以为什么不去做点真正想做的呢”,而是应该想”我做这件事是因为这正是我想要的“。
三、今天和明天毫无区别
道德许可效应并不只是计算过去的善行,而是认为我们哪怕只是计划要做的善行也是值得称赞的。所以,只是想去锻炼的人就很可能晚餐吃得更多。这种习惯会让我们今天犯错,明天补救。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些报告指出,当麦当劳在菜单上添加了健康食品时,反而引起了巨无霸的销量暴涨。而在研究人员自己设计的实验中也发现了这种现象:当菜单中包含沙拉或者其他的健康食品时,人们反而更倾向于选择最不健康的食物。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有时候大脑只需要想到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会感觉兴奋,而错把这种可能性当做真正完成了目标。
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想到未来的选择时,会很容易犯下大错。我们不断期望明天能做出和今天不一样的选择,但这种乐观精神却让我们在今天选择了放纵自己。
所以,当你在做意志力挑战相关的决定时,不妨注意下你的脑海中是否闪过了“明天再好好表现”的承诺。
四、我们该怎样看待“道德许可”
从本质上看,道德许可就是一种身份危机。我们之所以会奖励自己的良好行为,是因为内心深处我们认为:真正的自己是想做坏事的(或者说,这时你更加认同的自己是需要被彻底压抑,完善和改变,而不是自己能成功)。从这点来看,每次的自控都是一种惩罚,放纵自己才是奖励。但我们为何要这样看待自己呢?我们必须知道,那个想变好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想按核心价值观去生活的自己。我们不需要表现的像个必须被迫完成目标,然后为做出的努力去索要奖励的人。
而在追求自控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意志力挑战放在道德的框架里。想要做到始终如一,我们需要认同目标本身,而不是追求目标的过程,或者目标所带来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