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卫生间里出来,孩子问我:“妈妈,你刚才干什么去了?”
“我解手去了呀!”
“那什么是解手啊?妈妈。”孩子睁着一双好奇的小眼睛问我。
“解手就是上厕所呀!”
“上厕所为什么叫解手呀?”小家伙打破砂锅问到底。还别说,这下可真把我问住了。
但是我不能直接跟孩子说不知道吧!虽然我孤陋寡闻,但我自诩勤学好问呀——于是我只好向度娘请教了。
据说明朝初年,经过连年战争,很多地方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于是政府决定进行大规模移民,使那些大片无主的土地能够有人种植,生产得以恢复。
可是老百姓都不愿意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奔往穷山恶水的外乡,于是官府派遣官兵强制执行移民政策。他们把老百姓双手反绑,再用一条长绳串联起来,这样人们就没办法在半路上逃跑了。
虽然这样便于管理,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上厕所就很麻烦。毕竟吃饭可以统一,可是大小便无法统一。何况路途遥远,往往数月才能到达目的地,这一路上得解决多少次问题。于是有人想要上厕所就汇报给监押的差役,让他们给解开反绑的双手。刚开始大家说得还比较详细,需要时会这样申请:“官爷,我要上厕所,劳烦您帮我把手解开。”后来说的次数多了,大家就越来越简省,直到最后听到有人喊着“解手”,就知道是需要上厕所了。于是解手慢慢地就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
由于全国进行大规模移民,很多老百姓都被迁移到祖国的四面八方,所以“解手”这个词在很多地方都通用。再后来又有了细分,大便称为解大手,小便称为解小手,一直沿用到现在。
今天由于孩子的提问,我追根究底,也顺便增长了知识。
哈哈,我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