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我就想着,假如我有一个心上人,我要把我的愉悦和快乐全部弹给他听,把我的悲伤和难过全部哭给他听。我的心上人,此时,他在这里。
初见这段话,给我一惊的感觉。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仅仅是简单的愿望。我想与我的心上人分享,喜怒哀乐,无一例外。为什么这么简单的愿望,却会给我一惊的感觉?因为似乎现在的人,连这最简单的愿望都早已抛却脑后。当然也许这只是我周遭给我形成的印象,也许你与我同感,也许又截然不同。我只说说,我感受到的,爱情的消逝。
一个年过下来,耳边不断充斥着,谁谁谁结婚了,谁谁谁生小孩了,谁谁谁又去相亲了。母亲时常说的一句话是,你如果不在念书的话,也是时候结婚了。也许在她们看来,22岁的她们早已结婚生孩,或者小孩都会打酱油了。昨天,刚刚参加完小学同学的婚礼,新娘只比我大一岁,双方是相亲认识的。姐姐也临近预产期,与姐夫的相遇也是源自相亲。周围的人都在不断的相亲相亲相亲,介绍介绍介绍。
也许是她们都早早跨入工作岗位,却迟迟没有遇到心动之人。亦或是,到了所谓的该结婚生孩的年龄。于是,都选择了相亲。
最令我不解的是,今天看到一婶婶帮一个小伙子介绍女孩子相亲。那小伙子才25岁,刚刚工作一年。人品与长相都属于中等偏上,家境也很优越,为什么会选择相亲?
的确,相亲是最快的寻找对象的方法,不需要在茫茫人海中寻寻觅觅,不需要苦苦等待苦苦思考我的心上人他怎么还不出现。可是,现在这个凡事讲究快节奏的时代,稍不留神就会落后的时代,连爱情也讲究效率为先了吗?你们相亲看对了眼,彼此留个电话,约个几次会,然后大家都说你们好般配啊,于是你们就去领了证结了婚生了孩,开始日复一日的婚后生活。
这样想着,似乎没有什么错。我找到了相伴一生的人,别人都说我们很合适。可是真的没有少了点什么吗?印象中,因相亲而结婚的人似乎都是在一年之内把所有事情办妥。一年的时间,也许真的能产生爱情,所谓缘分到了,“非他不嫁”,但更多的难道不是“我该到结婚的年龄了”“这个挺好的,和我挺合适的”“能够一起过日子”。
我很怕成为那样的人,因为旁人的催促,自身的凑合,而开始一段以为有爱情的婚姻。很多选择相亲的人也许会说,两个人在一起难道不是能够好好地过日子就好了吗。我说,你幸福吗?他们说,很幸福啊,婚姻美满家庭和睦。我说,那爱情呢?他们说,这是婚姻,不是爱情。所以,婚姻是婚姻,而爱情归爱情。
婚姻一直都在,只是爱情可有可无。
很多人说,年龄越来越大,不敢妄谈爱情,开始渐渐不知心动为何物,开始以“适不适合和我过日子”来评判异性。是真的等不了了吗?还是只是你不愿意等了。
看了周围那么多的人选择了不等,选择了“适合就好”,我突然开始觉得恐慌。当周围慢慢营造出这样一种氛围之后,逆向而行的人压力会越来越大。
我想,不管怎样,与我一世长安的人,定不是凑合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