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书中,让我了解了股权激励它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还涉及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
我国国内的非上市公司公司治理能力相对薄弱;创始人有激情但缺乏自我情绪管理能力;设计的股权激励制度重物质、轻精神,常常忽视激励对象的低层次心理需求,激励要素不全面。这些因素导致激励效果差。
上市公司是否可以直接借鉴上市公司的法律制度和激励模式呢?这就需要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有哪些不同,这些差异对复制上市公司的方法有什么影响?
第二,如何判断股权激励效应?要使股权激励取得正面效应必须具备哪些条件?非上市公司是否具备这些条件?
第三,激励对象一旦获得股权成为公司股东,那么如何预防、控制股东纠纷的发生?
股权激励的法律风险是股东纠纷。完善的退出机制可以预防、控制股东纠纷的发生。 股权激励的成本 股权激励是风险最大、成本最高的激励措施。少用、慎用“股励”,满足低层次需求、发挥自我激励作用,是提升激励效果、降低激励成本的重要手段。
创始人自省 管理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暴躁的情绪,使员工缺乏安全感。愉悦的精神状态将传递热情,传递正能量,激励自己,也激励大家。
(一)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建设性的问题?
问题一:缺乏“在什么时间进行激励”的论述。
问题二:没有介绍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具体步骤。
问题三:可以探讨其他股权激励方式。
问题四:缺乏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内容。
以上四项意见非常重要,我们努力尝试给出答案。
(二)在什么时候进行股权激励?
在A轮后B轮融资前实施股权激励效果最好。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通过A轮融资“估值”,公司有了“身价”,无论是限制性股权还是期权,都会变得更加珍贵。当然,激励对象也会更加“珍惜”。
(三)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具体步骤?
从法律角度,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大致有两个步骤。
第一步,召开股东会议,明确激励所需的股权来源,确定以何种方式“授予”股权。
第二步,签订附条件股权转让协议或增资扩股协议,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1)其他股权激励方式
(2)国有企业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的法律实质是附条件的股权转让或增资扩股;核心的法律问题是识别、分析、评估、预防、控制股东纠纷法律风险;其中的“条件”既包括授予的条件,又涉及退出的情形;
(3)先决条件的缺失
(4)股东纠纷隐患
(5)股权激励的成本
(四)我们应当如何降低激励的成本?
第一,满足低层次需求。“
第二,关注专业人员的自我激励作用。
一个微笑,一句赞许、表扬,一项挑战性的任务,这些立竿见影的激励措施是我们容易忽视而又更重要的。
(6)告别公司,激活个体
现将本书用思维导图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