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学习周长,听过两次组内老师的课,自己上起课来至少明白一些方向。
必要的课前准备是要的:各式各样的树叶和毛线。第三节课时,专门去校园里捡拾树叶,银杏叶是首选,但银杏叶偏小,边缘又有锯齿,不利于学生把玩。最好的是绿萝叶片,大而肥。也挑了一片雪花形状的叶片,很特别。至于毛线,应该是7年前教周长的时候还留在办公室的,一直舍不得丢,正好派上用场。
上课开始,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大的两个字:周长。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周长来提问,用话筒传递的方式。
生1:周长怎么测量呢?
生2:要认识周长。
生3:周长怎么计算?
生4:什么是周长?
师:也就是说要认识周长。
生5:哪些物体有周长?
生6:计算周长的公式。
师:也就是说怎么计算。
生7:周长有什么用?
孩子们说完,我补充了一个问题:周长与什么有关呢?并让他们给问题排序,认为首先要学习:什么是周长。
接着进入第一个问题的学习:描出树叶和书封面的边线。
问孩子们有什么疑惑吗?梓俊说:什么是边线?一铭解释:树叶外框的那条线。
在描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呢?千寻说:手有些抖。问孩子们手抖的话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孩子们说那就是边线描得不标准。有孩子说用直尺,但马上有孩子说用直尺就不叫描了。
我笑她是不是紧张呢!
让媛到黑板来描树叶的边线,让大家明确:起点开始,绕边线一圈,又回到起点。这个起点在哪里都可以。
接着让他们自主阅读第二个问题:介绍什么是周长。书上是这样说的: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让学生寻找关键词:一周的长度。让孩子们利用身边的物体,来描述其周长。比如:蚂蚁要来爬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桌子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桌面的周长;文具盒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文具盒表面的周长;黑板一周的长度就是黑板的周长。在这样的创设活动中,让孩子们再照样子说一说,加深对“一周的长度”的理解。也就创造出了一句——周长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老师继续追问:一周的长度,看到长度,就知道周长表示的是什么呢?孩子们说是用长度单位,那就表示是一条线。
第三问:如何测量树叶和书封面的周长。先问孩子们如何测量出树叶的周长,有的说用卷尺量,有的说直尺量,有的说用线绕树叶的边线再测线的长度。孩子们觉得这个方法好。于是,我提供的物品派上用场,同桌两人合作完成。树叶有大有小,孩子们都不计较,两人合作得非常愉快。
分享环节,让学生明白刚才用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第四问:求出三个图形的周长。我对孩子们说这道题是最考验你是否真正弄明白了什么是周长的。第一个图形全班正确,第二个图形,正确的却只有16人。第三个图形也只有15个。说明孩子们一是对周长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二是知道概念但在数的时候还缺少方法。我指导皓文边描边数,也可以先将每边的长度写出来,然后加起来。
因为时间关系,没有来得及总结。明日看看效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