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结束了,今天开学才知道全部成绩。根据平日教学看看考卷难易程度,不难!再根据学生试卷看看学生做题情况,不妙!
说考卷不难,是真的不难,不是我觉得不难。
第一大题基础乐园从写生字到完善词语到诗句及歇后语理解再到句式练习,基本都是课本上的,而且反复强调过多遍。就算句子练习不是课本上的,也是围绕单元要素考察,练习过多次的,只是稍作改动而已。
这部分中,“看拼音写词语”中的生词是考前我领大家认真复习了一遍的,平时听写出错的,我都指出来反复强调。管用了,但仍有好些孩子把“崭”写错。“拂晓”一词,是为了检查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生字“晓”。这个词语单元考时考过,词语考时考过,复习时我领孩子们格外注意这个词,但是一看试卷上,还是有不少孩子胡写乱写写不对。其实这两处都是不改再出错的。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一题中的“能书善画”一词是第四课《梅花魂》中的,虽是略读课文,不过平时上课我也让孩子们反复读课文,好多孩子不会填。考前复习时,略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我摘出来供孩子们复习,只是唯独掉下了这一个,偏偏就考到了。一部分孩子认真读课文认真,会做,还有一些孩子都不知道这个词语是哪里的,不知道怎么填。真不知道这错是不是出在我身上。“按要求完成句子”部分,虽说不是练过原题,但也都是反复练习过的。
总之,这部分不该丢分,还是有大约一半的孩子没全对,那几个不爱学习的就更不用说了。
第二大题只是回顾考察诗句和课文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都是基础性的,上课我自我感觉引领很细,也反复检查,特别是诗句理解、默写,反复订正,按说不该出错,但是还是有十多个孩子默写出错,把“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唯”写成“惟、为”。而作家“萧红”的“萧”也考察了好几次了,仍有不少孩子写错,写成“箫、肃”,丢不该丢的分。
第三大题综合实践,孩子们在三年级数学学统计图时就反复练过。在这里出现,其实和数学上要求差不多。这一题用孩子们的话来说就是送分题。
老规矩,只要答题不反动,把话说通顺,就给分。真的很简单。
第四大题是阅读题,也是老规矩:一篇课内,一篇课外。课内考的《青山处处埋忠骨》里的几个段落。
这篇是重点课文,语文训练要素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内心。学课文时,从课前预习到课上品读,从批注到读再到记录以完善批注,我领孩子们都下了不少功夫。难题在第四小题的最后一空。不过只要学生写出毛主席的悲痛心情就给分。
课外阅读内容与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有关。
课外阅读,仔细阅读,不难,就看你做不做。有学生会在第四小题上表达不明白,第五小题有学生读不懂,因而失分。
这第四大题,总起来说,会失分,但不会太多。翻翻孩子们做的,发现他们其实在这里失分不少,看看他们写的,会发现他们并不仔细读题,有几个学生懒习惯了,见了阅读题就习惯性的不做,全空着。
第五大题永远是押后阵的作文。作文要求很宽泛,但是失分很多,好多孩子丢了七八分。仔细看看,丢分原因就是写景的缺乏具体景色描写,有的不会写,有的写旅游只写吃喝玩乐没景色。写人或者记事的就是泛泛而写,缺细节。
纵观孩子们做题情况,可见以下几点:
一、上课所学的内容他们其实掌握并不牢固,有很多东西他们自以为明白了,但真正落实到写上就写不明白了。
二、初次掌握出错的东西,如字词,如默写诗句,当时纠正过来,以后仍然沿着原来的思维错。
三、不仔细读题,不勇于思考,做题沉不下心来。见到阅读就要么自认为不会,要么看上一眼就写,不管读懂读不懂。
四、作文不认真审题,不用心起题目,不会或懒得去写详细。
题不难,但是没达到我预期的效果。仔细想想,有时师生课堂上动嘴挺多,还就是赶不上管建刚老师习课堂的方法扎实。
看看那些并不求高分只求能在这里过安稳日子的孩子,有些时候有些地方,还真不是吃一堑就能长一智。好孩子自是好,真正需要我去努力的,还是那些中下游的孩子。
不过无论怎样说,考一次试都能发现自己教学上存在的一些可以改正的问题,这就是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