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厌学?众德青少年叛逆教育咨询师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孩子消极对待学习的行为反应模式,比如持冷漠、逃避和对抗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在现在的青少年学生中,厌学情况如何呢?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对全国中小学生进行的一项大型调查显示:“喜欢学习”的小学生仅占8.4%,初中生仅占10.7%,而高中生仅为4.3%;而另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年轻的父母中,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拥有博士以上学历者占百分之44.5%,希望子女拥有大学以上学历者占92%。这两项调查的反差让我们唏嘘,孩子如此“不喜欢学习”,家长的期待又如此之高,家庭冲突怎能不产生呢?
一个孩子之所以厌学一定是多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孩子的情况,设身处地感受孩子的想法,才能找到帮助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了解厌学的相关知识
家长要想帮助孩子处理好厌学情绪,就必须多了解一些有关厌学的知识。
第一,孩子厌学的原因。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比较复杂,我们可以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来看。外因包括应试教育的体制缺陷,教师对孩子的批评,同学对孩子的歧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等。这些情况都会让孩子在内心造成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内因就是指孩子自身的因素,从学习的过程来分析,厌学的一个突出原因是心智活动差,心智活动差的主要表现就是不善于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来理解和吸收新知识,因此学习成绩不佳,自然对学习喜欢不起来,还有一个原因是孩子的性格气质特点,当遇到学习压力时,如果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大,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和抵触的情绪。
第二,厌学有轻重之分,家长不用草木皆兵。回想我们自己的学习生涯,几乎每个人都有“不想学”的时候,通常我们是偶尔地对某项作业、对某门学科或者对某位老师产生了“厌烦”,这属于轻度的厌学,一般通过自己运动、聊天等活动就能自行纾解。如果孩子经常对某项作业、对某门学科或者对某位老师有厌烦情绪,甚至出现了抑郁、焦虑等典型的负面情绪,或者伴有一些生理症状,比如头痛、胸闷等,就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了,这一般是中、重度的厌学,需要得到专业人士在心理上的帮助。
第三,厌学的表现。厌学的孩子大多有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表现:其一,逃避上学。就像上面案例中的葛辉,他就是典型的“鸵鸟心态”,逃避上学;其二,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当孩子心中厌恶学习但又不得不学习时,成绩一定是不理想的,并且可能是每况愈下;其三,容易疲劳。厌学的孩子在内心深处对学习存在反感,这种深层的厌学情绪会抑制生理功能的发挥,因而孩子可能会经常产生学习疲劳,比如一坐到书桌前就打瞌睡,一拿起作业本就累得不行,但只要一离开学习,他们的生机活力顿时恢复;其四,惹是生非。有些厌学的孩子上课喜欢恶作剧,下课喜欢找麻烦,老师、家长以为是其行为不好、性格不良,其实,他们是在以制造事端为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学习的不满,对老师的不满,对学校的不满。
疏导厌学情绪的有效方法
父母应该如何疏导孩子的厌学情绪呢?这里大概归纳几个方法,旨在给家长提供一个参考方向。
第一,审视自我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之前的调查数据就已经把家长内心对孩子的期待值呈现出来了。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常常是与孩子的能力不匹配的,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的时候,家长要审视自身,看看自己有没有过分期待孩子的分数和名次,这种期待有没有无形中挫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如果期待过高,那么势必会造成过大的压力,而孩子只有在压力相对合适的情况下,才能够正常面对学习和生活,过大的压力一定会适得其反。
第二,观察老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是不是有问题。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对孩子的影响也非常大,如果老师是一只“老虎”,那么孩子出现退缩、害怕的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家长要多找机会多了解老师,有必要的时候和老师沟通一下孩子的情况,取得老师的理解和帮助。
第三,教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不好是几乎所有厌学孩子的表现,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现在学习方法很多,各种学习途径也有很多,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一个个去试,毕竟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现在多花些时间去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
第四,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对于厌学情况比较严重的孩子,如果有条件的话,家长还是最好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可以更及时、有效地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厌学虽然是孩子的一种负性的情绪和行为,但还不是一种诊断名词,所以在常用的诊断标准里没有这种现象的诊断标准,但其可能会共患某种有诊断标准的心理障碍,如学校恐怖症,抑郁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