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习要跟过去的经验建立联系
今天学到的新知识要能够跟以往的旧知识产生联系,并能生产出新的心得体会。所以,等孩子看完书时你和孩子进行对话时,可以问问他:
看的这几页讲了一个什么知识、什么原理、什么情节?跟以往看到的知识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新的收获和启示?
如果你经常这样训练孩子,那么久而久之,他也会不自觉地这样要求自己。
2. 学习笔记一定是经过二次加工的
总结记笔记的几个关键原则:
记笔记是为了记在脑子里,不是为了记在本子上;
多记方法和思考过程,少记知识内容;
常常翻看笔记,用笔记做提示,去检索你大脑里的知识储藏。
切记,笔记的内容一定是经过了自己的内化得到的一些东西。
3. 题目精选,注重二次反思。
习题集不要贪多,挑选你觉得适合孩子做的,让孩子每天少做一点,做完可以校对答案,但不是抄答案。
如果家长没办法给孩子讲解,那么请孩子自己做完,然后看一遍答案,合上自己再做一遍,直到能把题目正确做出来为止。
4. 合理分配时间,做好时间规划。
在每天开始学习前,一定要有一个大体的计划,设定好任务的“优先级”。
复习优先。回家后,先把老师当天所讲的重点,以“过电影”的形式回忆一遍,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一定抓紧看书,强化记忆。
落实优先。不管做了什么样的计划,落实大于一切。把老师课上讲过的重要知识点落实,去做作业、做练习。
具体流程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每个家长都想要做孩子学习路上的帮手,但我们要注意,行动上的重视才是真正的重视,不在行动上重视孩子的学习,而只用抱怨和唠叨表示“关心”,其实也是一种“伪关心”。我们要做的有:
孩子写的文章读一读;
孩子的单词考一考;
孩子的卷子翻一翻;
孩子做错的题问问他自己能否总结经验教训。
还有,我们父母一定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孩子一天到晚坐在书桌前,就是“好好学习”,就是“勤奋”——长时间学习不等于深度思考,也不等于学进去了。
科学的父母更容易培养真正勤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