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用户心理在商业上应用的课程,我会围绕学习内容分享其中观点以及我对应用场景的思考。
一、什么是心理账户?
在每个人的心里,会把同样的钱分门别类地存在不同帐户里,例如:储蓄账户,理财账户,慈善账户,投资账户等等。
对于企业来说,为了让用户花钱买产品,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有哪些“心理帐户”是用户容易花钱的账户:
第一,意外所得账户。人们会把辛苦赚来的、靠运气赢来的和意外获得的钱,放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你花三天写了篇文章发表,获得了500元打赏。你会用这个钱玩老虎机试试手气吗?估计不会。但如果你捡到500元呢?可能就会了。对意外所得,总是慷慨大方的心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来得容易去得快。
第二,情感维系账户。你想给自己买件1500元的羊绒毛衣,一直舍不得。结果你太太送给你了,你非常高兴。虽然你明知这个钱,是你们的共同财富。你也买了自己舍不得买的iPhone给太太,她也很高兴。这和你们各自给自己买,花了一样的钱,但感觉似乎没那么肉疼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谈感情,伤钱。
第三,零钱账户。如果你口袋里有张100元的钞票,你是不是挺不想把它破开的?因为一旦破开,钱很快就花完了。你放在银行账户里打算买电视的5000元,怎么都不愿意动;可放在钱包里的500元,可能不怎么内疚地就花掉了。为什么?因为它们是“零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指缝大的人,漏财。
二、针对用户“心理账户”在生活中应用场景有哪些?
近期声势浩大的天猫双11活动就运用了零钱账户和意外所得账户这两个特点。
充100元得150元的这个活动,充100元时,会额外获得10-50元不等的意外所得。
你充入到天猫帐户的钱,你会发生从你的整钱帐户(银行卡)里调整为零钱帐户(天猫里)的心理变化,因为从心理上已经认为是零钱,花起来就容易许多。
额外获得的10-50元会进入意外所得帐户(天猫里),对于意外所得的钱,你总是慷慨大方的,不花白不花。
这里还隐含一个心理特征:损失效应,如果你把100元提取出来,那这意外所得的金额你就没法使用了,50元已经在“你的帐户”里,你如果不花掉,岂不是亏了,为了不损失这50元,也要把100元的本金花掉。
当然还有天猫送的红包、购物津贴等各种形式的意外所得,这些已经在“我的帐户”里,不用就感觉亏了,本来不准备买东西的人,也会看看有什么可以买的。
关于损失效应还有很多应用场景,后面文章再介绍。
情感维系账户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脑白金。
这个产品从最早上市的定位就非常清晰,逢年过节给父母、长辈送礼时,脑海中一定会闪过它,脑白金长达二十三年的广告宣传,低成本,高定价,用户愿意为了父母长辈花钱,让它成为中国大陆知名度最高和身价最高的保健品品牌之一。
三、
那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心理账号”的特点,对用户进行长期运营:
1、根据用户“意外所得帐户”的特点:给用户发额外的“钱”,变换不同花样的给用户发放:红包、优惠券、福利、专属优惠等等,这些方法常见但有效;
需要注意:发放的意外所得金额不能太小,限制条件不能太高,运营策略不能固定要经常变动。
2、根据用户“情感维系帐户”的特点:在产品运营策略上,重点描述对亲人、伴侣、孩子的好处;
例如:在给用户推荐父母用品时,注意在内容上引起情感的共鸣,常年不能陪伴左右,关爱父母健康等,这个时候销售转化就会很高,当然会比较考验文字功底。
3、根据用户“零钱帐户”的特点:将用户充值到APP内的RMB,称为零钱包,心理上暗示用户。
通过充值送东西等形式,想各种办法先让用户进行首次充值,一般用户充值到APP内的RMB,基本就跑不掉了。充值第一次,就有下一次。
这个应用场景常见于:游戏内充值10元送价值888元大礼包,直播平台充值送等额礼物等。
这里说个生活中“零钱账户”运用的场景,过年时候你可能会给父母一笔大钱,因为情感维系账户的缘故,你会愿意花很多钱在他们身上,都会存一大笔钱给他们。
希望他们可以买些好吃好喝的,提高生活品质。通常父母都会很高兴,然后把钱存起来不用,他们会说给孙子存着之类的话。
那你想让他们用这笔钱,怎么办呢?
不要给一大笔整钱,分成很多份,多次给或者换成购物卡给他们,这样他们会认为是零钱,就会用这些钱,尤其是购物卡,不花还会过期。
另外你如果想培养小孩子不乱花钱的意识,你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小孩子“大钱”,例如零花钱不要每天给10元,直接每月底给300元,这样他就不会拿着300元去惦记学校门口的辣条了。
所以,给父母、老人钱,要给零钱,给孩子钱,要给整钱。
四、
用户的心理账户远不止上述这些,还有一些账户也很有意思,例如:义气、美丽、虚荣、诗和远方(旅游)、生命健康等等,有待你自己去发现和理解。
通过用户心理特点的描述,结合生活中实际场景的思考,希望能够给你带来生活和工作上一点点启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