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快两岁了,从发现这个小生命开始到现在看过的育儿书大约五六本,每本书或多或少都让我从中吸取了些养分,独独这本给我的是感动,原来育儿即育己。《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书中有一种浓浓的人文关怀,不是单纯的说教让读者如何管教孩子,更重要的是让读者学会尊重孩子,同时也照顾好自己。
书中说“管教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教”。这让我想起去年和母亲吵架时,母亲发给我的一个信息,母亲说“我是管不了你们姐弟俩了”。犹记得当时我一看见这个“管”字顿生反感,立即回了句“我们都是二三十岁的人了,用不着你管了”。在传统的观念中,孩子大概就是用来管的。母亲管了我二十多年,以致于现在的我对母亲的建议无论好坏第一反应都是抗拒。仔细想来我们双方都存在不对的地方。如今,家庭中的隔辈矛盾大都是源于“管”字。而这个“管”字往往会让结果适得其反。正面管教的意思则是在理解、鼓励和沟通的基础之上去教孩子,不是简单的说教。理解,尊重才是重点。其核心思想是“和善而坚定”。
以我家娃娃为例,娃娃很喜欢玩水,之前每次洗完澡即便水凉了也不愿出来,我叨叨无数遍效果甚微然后气急败坏的连拖带拽的给他从澡盆里弄出来,再裹着嚎啕大哭的小家伙一顿哄。洗个澡常常弄得两个人都筋疲力尽。当我知道要和善而坚定时,我改变了自己的方法。洗的差不多时,我会告诉小家伙他还有两分钟的时间可以玩玩,两分钟到了后就把他抱出澡盆,并告诉他明晚还会再洗澡。刚开始实行时,小家伙有一点点抗拒,但当我说温和的说明晚可以继续时,便不再挣扎。后来是我说时间到了,小家伙主动扔下自己的洗澡巾,伸出胳膊让我抱出来。其实这中间也包含了作者的另一个重要观点,即正面。“明天继续洗”比“赶紧出来”孩子更容易接受。同时也是从以尊重的方式尊重孩子,当我能理解孩子的行为,知道孩子并不是故意不出来,只是他太喜欢玩水了。我接下来的行动便做到了真正的心平气和。我态度和善而坚定,孩子自然就更容易配合。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容易,但是实施起来却很难。我还是会对孩子发脾气,上一秒我还告诉自己要和善而坚定,但下一秒我可能就爆发了。但频率少多了,发完脾气后,我也知道和孩子说说为什么妈妈生气,告诉他妈妈的感受。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发完脾气就拉倒了。别以为孩子太小不懂,孩子其实什么都明白,只是不会表达。有时候我说妈妈很生气,小家伙会跑过来抱抱我,把头伏在我的肩上,轻拍我肩膀。就像我哄他时一样哄我。
书的最后一章是《作为一家人一起成长》当中强调一定要先照顾好自己。传统的观念往往告诉我们为人父母即24小时要为孩子考虑,花时间照顾自己会被认为是”自私“的行为。于是常常是累得半死还要照顾孩子,但这时候也会伴随情绪的不稳定,更暴躁易怒,孩子也容易感受到更大的压力更容易沮丧,时间久了,渐渐会耗尽所有家庭成员生活中的快乐。这个结果与我们的初衷当然是南辕北辙。对此,我也是深有感触。如果有一天我感觉很累,却还要强打精神照顾孩子,结果只会弄得我和孩子都精疲力尽,然后再抱怨孩他爸,于是全家人都郁郁寡欢。但如果我在累的时候把孩子交给其他人看会儿,自己休息休息,再来照顾孩子,则大家都欢乐。大部分的时候,妈妈的情绪主宰着全家人的心情,一个强颜欢笑的母亲自然不会令全家放松。
育儿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时间慢慢培养和积累的。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世界,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然后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学会自主。少说教,多行动。避免惩罚孩子,但也不要无原则的宠溺孩子。分清孩子的欲望与需要。孩子需要食物,住所和依恋,需要温暖和安全,但是不需要各种电子屏幕。需要信任和适当的放手,而不是以”爱“的名义来过度保护。其实和善、坚定、尊重等等何尝又不是为人处世之道呢。所以说育儿即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