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御窑古遗址,我们从后面沿着用小青砖铺成的台阶,直接到了博物馆的三楼。三楼上整个大厅都是各个年代的金砖。
各种金砖琳琅满目,保安告诉我们这些金砖来自全国各地,有些是从古宫上换下来的。保安又打开了墙上的抽柜,说:“每一块金砖上都刻有制作年代、督造官、监造官、窑户以及制作人。”
真是涨见识了,想不到明代就对质量管理得这么严,有了质量问题,可以追查到某个官某个人。
来到二楼,只见一条木制的大船在大厅中。
这是一仿制的木船,当年运金砖到北京都是靠船运的,一来一回要好长时间。所以御窑村村口原来有一座桥叫“望郎君桥”。
金砖运输沿道有具体官员负责全程解运。解运途中、解尽的责任又为重大,不得有任何疏忽、闪失,针对解运人员,清廷还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随船去的窑户,家中有老小焦急等待,既要担心金砖质量是否过关,更要担心家人往返途中是否一路顺风,因此三天两头就要河边遥望。
小时候经常听到“望郎君桥”,以为是“黄狼泾桥”,误认为桥太窄了,只能由黄鼠狼通过,参观了才明白。
老同学吴惠良还告诉我们,当时运金砖的船,船头上故意放一些破损的金砖,又故意与别的船相撞,说是被撞坏了让对方赔钱。对方一听金砖撞坏了那是要坐牢的,急忙赔钱了事。原来碰瓷很早就有了。
来到底层介绍了一块金砖的制作过程。
古老的金砖烧制工艺极为复杂,要经过选泥、练泥、制坯、装窑、烘干、焙烧、窨水、出窑等八道工序。
由于陆慕的黄泥适宜制坯成砖,且做工考究、烧制有方、技艺独特,所产金砖细腻坚硬,有“敲之有声,断之无孔”之美誉。
老同学吴惠良拿起了木榔头敲了起来,“咚咚咚”的声音真是很清脆。离开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想想御窑金砖真是我国窑砖烧制业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