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经常可见大学生因生活费被骗而自杀的人间惨案。每每出现这样的新闻,无不令人揪心。作为父母,我们肯定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对财务诈骗一点辨别能力都没有,也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面对金钱流失时茫然不知所措。那么,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就至关重要。
闫志鹏在《三个存钱罐》一书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学习金融知识是一项基本人权。作者本身是金融投资领域的教育者、实践者,在孩子的财商教育上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书中从家长的角度,通过一个个真实故事和经典案例系统地探讨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如何提高财商的问题,借此帮助孩子建立与时俱进的金钱观念。
一、和孩子谈钱,是让孩子学会管钱的开始
谈钱是个很敏感的话题,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谈钱伤感情”,可是其实很多时候,真正伤感情的恰恰是没有好好地把钱谈清楚。
对家长来说,跟年幼的孩子谈钱是一件没有必要的事情,甚至可能会过早地让孩子沾上金钱的腐臭味,将孩子给带歪。如果作为家长的你也持有这种观点,那你就进入了一种思维误区。我们要明白,跟孩子谈钱的目的并不是让他把金钱看得多么重要,甚至为了获取金钱不择手段。只有和孩子坦诚地聊及钱这个话题,他才会懂得如何管理钱财,而只有管理好钱财,他才懂得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只要孩子开始明白钱的用途,比如说,钱可以用来买东西,那我们就能因势利导,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使用金钱的习惯。
剑桥大学的戴维教授认为,
影响儿童处理包括财务问题在内的复杂问题和决策方式的‘心理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于他们生命的最初几年。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在生命最初的几年就能在家长的引导下掌握正确的财务理念和基本的理财知识,那将会有利于为他今后一生的“财商”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家长,应该怎么跟孩子谈钱呢?首先,家长要明白,孩子的身心发展存在阶段性和差异性,因此家长在培育孩子基本财务和技能的时候要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
一般来说,2-3岁的孩子应该懂得钱是用来交换的工具;4-6岁的孩子应该明白机会成本的概念,比如说,在回家的路上用5块钱买巧克力,不如回家吃巧克力,并将这5块钱存起来;除此之外,4-6岁的孩子还应该明白等待的价值,也就是说在我们想要获得心仪的商品时,有时候往往需要等待;7-10岁的孩子应该明白金钱的获得渠道以及金钱的时间价值,比如说,今天的100多于明年的100元,因为存在利息……
掌握这些之后,就要利用生活中能够利用的时刻来教孩子。比如说,孩子因自身智力获得的收入,家长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如何使用这笔钱。也可以借助一些名人故事、历史典故来启发孩子。这里要注意,孩子的财商教育是父母两个人的事情,所以在对孩子的财商有意识地培养的时候,记得要和家中的其他人一起参与。
二、让孩子劳动,是让孩子拥有快乐人生的第一步
研究报道表明,拥有快乐人生的关键是努力工作,因为努力工作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基础,而实现人生目标,也是你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的最大来源。对孩子来说,做家务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为家长,帮助孩子从小理解并建立“工作——金钱”的联系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孩子明白,买东西用的钱是通过努力工作才能获得的,那他们才不会理所当然地将父母当成“自动提款机”,也就不会形成花钱如流水的劣习。
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可以从整理房间开始。比如说,整理床铺。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可以将整理床铺作为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任务。别看这件事很小,甚至微不足道,但它却彰显了个人的纪律性,能够培养孩子对细节的关注。
对待不同的家务,家长可以适当地给予孩子报酬,但不是所有家务都要支付报酬。家长需要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哪些家务需要给钱,哪些家务不需要给钱。比如说,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这是他应该做到,而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家务、或者对孩子来说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则可以用金钱来激励。
三、教会孩子给予,是让孩子获得别人帮助的最佳途径
前面提到了,努力工作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基础,但仅仅只有努力工作却是不行的,要实现人生目标,尤其是财务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我们懂得如何与别人相处。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模式通常来说可以分为三种:索取者、给予者和匹配者。索取者总是希望得到的比付出得多,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别人的利益之上;给予者则与索取者正好相反,他们更加关注别人希望从他们这里获得什么;匹配者则出于这两者之间,他们努力维持得到和付出的平衡。
而根据研究表明,各行各业做得最好的和最差的往往都是给予者,而索取者和匹配者则处于剧中的水平。
那些发展不好的往往都是完全不顾及自己需求的给予者,就比如说,老好人。但事实上,那些成功的给予者不但乐于关心和帮助别人,他们也非常在意自身发展和利益。在他们身上,自私与关心他们并重,并将这两者融会贯通。
明白了这点后,那作为家长,就需要鼓励和引导孩子从小关爱他人,并同时建立提升自身利益的目标。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做出分享的举动,并让孩子觉得分享是一件能带来快乐的事情,比如说,家长可以多用“分享是不是很开心呀”这种类似的话术跟孩子交谈。而一旦孩子和别人分享的时候,家长就要及时地赞扬孩子。
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分享,家长自身也应该在孩子面前多分享、多给予,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下,孩子就很容易形成乐于分享的性格。
结语
教育是最好的投资,对孩子财商的培养也是越早越好,如果你也想提高你的孩子对金钱的决策和统筹能力,不妨读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