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作业,搂搂抱抱;一谈作业,鸡飞狗跳”,自从孩子上了小学,每天辅导作业,弄得我跟网上的那些妈妈一样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无法自拔。
焦虑一词的词源解释是“感到烦恼和麻烦”,是一种与恐慌、担忧、不安、恐惧和紧张密切相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今天读的这本《如何才能不焦虑》解开了我内心的某些疑惑,值得一读。此书是由三位美国心理学博士合作完成,克里斯多夫·柯特曼,哈洛·辛尼斯基,劳里·安·奥康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译者李春花。出版时间:2017年2月。
关于焦虑的书已经数以万计,为何还要再写一本?不依靠药物疗法来缓解治疗焦虑,是三位博士写作的初衷。焦虑无处不在,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焦虑症已经成了心理健康中的新一轮感冒,无人能够幸免。作者在前言中写道:“正是基于此,我才要写这本书:它不仅是写给美国当下正在遭受焦虑侵扰的那18.1%的人群,更是写给剩下那些感受到了焦虑,但还没达到临床状态的81.9%的人群,比如你。”这是一本适合自助学习的心理学读物,语言通俗易懂,将焦虑的定义、由来缓缓道来,并且提供简单有效的方法来帮助读者战胜焦虑,同时附有清晰的案例解读,以及自我测评表格来评估学习效果。
一、认识焦虑
关切+威胁=焦虑
焦虑始于你意识到威胁的存在,可能来自生命、或者一些非致命性的因素,比如失业、失恋等等。
另一个构成要素是关切,关切是指对人或事的在意。没有关切,就不会有焦虑;没有感知到威胁的存在,也不会焦虑。
改变等式中的任一部分,整个情况就会随之而改变。
记住:让你焦虑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认识。
难怪自己会在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抓狂,原来是“关心则乱”。一看见老师的批评信息,立马就爆炸了,因为那是自己的孩子。心尖上的人儿,对他寄予了深厚的希望,老是会在头脑里想“要是孩子成绩不好,以后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这就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一切皆有来处。改变自己对学习不好,长大就会没前途的想法,焦虑就减轻了许多。小时候一塌糊涂,长大了成名成家的还少吗?马云、刘强东不也不及格过吗?
二、焦虑的来源
对资源不足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以及对拒绝/否定的恐惧是焦虑的三大来源。
细分为十种容易诱发焦虑的情景:1、无能为力感 2、变化感 3、不安全感 4、角色冲突感
5、脆弱感 6、追求完美感 7、杯弓蛇影感 8、未完成感 9、濒临崩溃感 10、鸟入樊笼感。
追求完美是人类的通病,尤其是在对待孩子上。做妈妈的都希望自家孩子样样都比别人家的优秀。儿子写作业时,我一看到那些个东倒西歪的字,气就不打一处来,不停地“擦擦擦”,直接做了橡皮擦妈妈。反反复复教了N遍,他还是写不好。一想起来,愁得觉都睡不着。
书中也讲了一个追求“完美”的比尔的故事,他的父亲米勒是一位了不起的医生,受世人爱戴。比尔长大后一帆风顺地成为海军上将,在比尔心中,只有这一顶级军衔才配与父亲的丰功伟绩相比肩。但是一场意外的发生,影响恶劣,他的军队生涯再也无法完美无缺。退役后,这种无法胜任感,持续不断地折磨他,彻底地击垮了比尔。与妻子关系糟糕,并且酗酒终日。
作者治疗时分析出他的压力与焦虑来自于自己认为的“尚不够好”,而这种感觉完全来自于他自己而非别人。其实比尔的父亲和妻子一直以他为荣,并没有觉得他失败了就不够好,是他内心的完美主义在作怪。放下执念,才能感受到亲人满满的爱。
三、远离焦虑的简易方法
文中提供了21种舒缓压力的好主意。我最认同的是理解、接受、并专注于当下,拥有信仰、深呼吸,及时清空,放下,付出行动。
这些方法非常好懂,也便于实施。用在自身,就是适时地与自己和解,对话。不让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拥有一方爱好的小天地,做更美丽的妈妈,原谅失败、错误,创造更宽松温馨的家庭环境,相信孩子的成长也会更加健康。
焦虑来临的时候,试试深呼吸,或者去跑跑步,运动能够带来无比放松的感觉。凡事都有其两面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积极面对、正确表达,寻找一个明晰无比的信仰。阳光底下,没有什么阴霾是无法消散的,不是吗?
这本书用切实的案例阐述一些重要的心理学概念,读完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自己之所以焦虑的缘由,说到底一句话“万事皆由心定”,与佛教的哲学思想如出一辙,只是表述的方式不一样。
大脑是个无比精确的计算机,很多本能形成了下意识反应,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多问一句“为什么”,停一停,听听内心深处的声音。告诉自己,我可以。
记住啊,没有你的允准,心中的野兽是露不出锋利毒牙的。焦虑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学会驾驭它,生活才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