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青年校工对当下网络舆论环境的控诉

看到当下网络舆论环境,我很怀念当初“公知”们主导报刊、杂志和网络的时代。

那时候,一眼看去都是宣讲人性美好的文章。

历史散文作家、戏曲理论家余秋雨先生

东部邻国的人们乘电梯自觉靠右站立,东西遗落在地铁里能快速找回,排水沟渠里锦鲤游弋。

西欧国家自由舒适的城市生活:没有加班的夜晚、没有商铺喧嚣促销的周末以及广场上流浪艺人的深情演奏。

高晓松声音里的世界:日本的匠人精神、欧洲人普遍的高品质阅读和文学与艺术情怀、湾湾早已摆脱经济初级状态体现出来的沉稳和富足!

世界级传媒大师、主持人白岩松老师

一切来自成功人士从境外带来的生活体验。

如今,这一切在过去给我们带来道德和修养标准的人,都被人们鄙夷地斥责成公知,并在舆论上对他们予以极尽所能的抹黑和嘲笑,就像特殊年代往教授们头上扣上的圆锥形硬纸筒子。

识字的和不识字的人都高呼一个口号:老百姓喜欢的就是好的。

并以此来打倒一切在道德、品质上精益求精的人。把所有追求完美的人称之为精致利己主义者,就像特殊年代那个叫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样的罪名。

知识成了原罪!跟特殊年代一样的舆论环境!

而独立自主的爱国观念,被特定个人带着他的粉丝群体进行批驳。

真正的学者被蹭流量无下限的伪学者在网络上公开的指名道姓的侮辱,这样恶劣的情况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伸张正义,包括一切的官媒。

就是这样一种舆论环境,它让我怀念那个公知群体声音占据话语平台的时代,最起码那些人、那个时代宣扬与人为善、承认知识、讲述美好,而且给予所有人追求美好和幸福的权利。

世界文学大师、著名作家余华同志

最起码那个时代,在媒体、杂志上发声的都是真正的教授,他们只是偶尔露面接受一个高品质的采访、发表一篇沉淀构思许久的心得,一切都是正能量的输出,绝不一天十几篇、每一篇都只为博人眼球的戾气十足。

诗和远方的时代真的远去了吗?这样贴合人性美好的时代什么时候能再次眷顾神州大地呢?我怀念你们,每一个讲述美好、高品质传播人文的人们。

此时,风翻开了我放在小木桌上的高晓松写的小册子,温和带着诗意的文字映入眼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