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家长并不容易,但是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值得我们去付出。
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需要想办法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谁做决定,谁就有成就感,成就感带来责任感。
陪伴孩子写作业的方式会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自尊水平低的时候他的自律性就低。塑造孩子自己约束自己的习惯。
正确的方法一点都不痛苦。
如果你觉的痛苦,那一定是方法错了。
标准:经常生气、打骂孩子吗?语言侮辱吗?内心有没有气?怎么看待孩子的错误。
不是学到什么方法,而是学到了一种思维模式和态度。
对待孩子的态度:信任,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让孩子自主、自我控制,给予爱。
对待孩子的方法:多动脑筋、不要跟孩子死磕。
不陶醉在自己的执念当中,这样短期有效,长期后患无穷!
学会做父母,比怎么样指点孩子更重要。
不要在孩子的学习上过分计较。
做为父母要考虑孩子一生的幸福。
所谓的溺爱是披着爱的外衣的一种控制。
家长用自己有限的思考去管理一个无限的孩子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激活孩子对一门学科的自信比上䃼习班更重要、更有效。功课不好通常是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父母管理孩子为什么不见效?大人经常习惯于打击、批评,一定要激励,让他变得有自信。
品格教育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品格一切都是空的,孩子对你说脏话,要用尊重的态度告诉他,而不是一个巴掌打过去一一这样做了一个极坏的榜样,孩子体验的是暴力、体验的是不爱,是人格的屈辱,童年时代干点坏事跟成年后的道德品质没有必然的关系。
孩子做了一件坏事你用尊重性的方式告诉他这样不好,他体验到了尊重,他就学会了尊重他人。
改变不良行为的另一个方法:提高孩子这方面的自尊水平,让他知道、看到自己会是一个好人,同时以身作则。
良好品格的养成需要家庭的共同努力,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最为深远的影响,关乎这个孩子的未来。
不能把自己的不成器转架到孩子身上,要求孩子成器,越是强大的父母在对待孩子这件事上越放松。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个严重的误导,不过是民间的一个恶劣说法,不代表中国的一个主流文化。
棍棒底下出虐恋一一相爱相杀。
随意打骂子女,带来的是亲子关系的畸形,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童年时受到父母体罚的孩子,长大后会形成一种对父母的畸形虐恋,无法获得正常的家庭生活。
教育中没有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教育都在细节里!
教育的高深理念和宏大理想,无论多么精彩、多么精妙,最终都需要落到实处,落实在细节之中。优秀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关注细节,把理想、理念落地的教育模式。
我原来只看到你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之间的差别,了解后才发现这差别原来是你和我之间。做为母亲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
孩子与孩子的差异,不是选了一个什么学校的差异,而是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差异。
孩子真正最需要的是一个专业的家长、是一个能够拿出一点时间学点东西的家长、是一个在做出一个决定之前停下来想一想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