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输出为任务,倒逼学生思维在线
以问题为纽带,促进学生思维跃升
一节课需要多少课件?有没必要做很多很多精美的课件呢?今天讲《孙权劝学》,我只用一张课件,头一天早读学生已经背诵。
问题1.题目是《孙权劝学》,如果把“劝”改一下,你想用哪个字?【目的:理解内容】
生1:我想用“诱”,孙权引诱吕蒙来学习,让他尝到学习的甜头。
生2.我想用“引”,孙权引导吕蒙来学习。
问题2.如果把主语变成吕蒙,题目变成什么好?【目的:内容理解】
生1.吕蒙“明”学,吕蒙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生2.吕蒙“善”学,虽然课文没写,但是吕蒙进步很大,一定是善于学习的。
生3.吕蒙“苦”学,很短的时间就取得进步,背后一定付出了很多心血,学习是辛苦的。
生4.吕蒙“爱”学,如果他不爱学习,是不可能进步的。
生5.吕蒙“知”学,他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并且知道如何去学习了。
问题3.如果把题目扩展一下,对故事做个概括,你会怎么写?【内容扩充】
生1: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学有所成。
师:这个同学加在后面,能否加在前面呢?
生2:吕蒙当了大官后,孙权劝他学习,吕蒙进步很大,令人刮目相看。
师:把中间扩展一下试试?
生3:因吕蒙素养不高,孙权在其掌事之后,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循循善诱、竭尽全力、呕心沥血、绞尽脑汁、言辞恳切、煞费苦心、有理有据】劝【才疏学浅的】吕蒙学习,最终吕蒙水平突飞猛进。
问题4.孙权怎么“劝”的呢?你觉得他的劝说水平好在哪里?【劝说艺术】
教师指导下,学生碰撞完成。
生1.孙权要求不高,只说“见往事耳”,让吕蒙觉得不难。【降低难度,让别人乐于接受,目的明确】
生2.孙权以身示范,用自己学习的故事来劝他,吕蒙有了学习的榜样【要给别人一个追赶的目标,同时领导要率先垂范】
生3.孙权先说作为掌事该学习了,让他知道不学习不行。【这是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师:可见,劝别人有一定的方法,要目的明确,要方法巧妙,要让别人容易接受,不要让别人觉得很难。
问题5.孙权劝吕蒙学习,为什么要出现鲁肃呀?【写作手法】
生1.这是侧面描写,通过鲁肃的态度【震惊、结友】表现吕蒙的进步之大,这是侧面描写。
师:写文章我们不仅要正面描写,也可以用侧面描写,这样形式就多样了,我们平常也要正侧面相结合,文章就更多样丰富了。
问题6.这篇文章的主角是孙权还是吕蒙?【人物形象】
争论不休
生1:我觉得是吕蒙,吕蒙是学习的主体。
生2:题目是孙权,我觉得是孙权。
师:大家看看这篇文章出自什么?供谁来阅读的?
老师点拨后
生3.给统治者看的,看来主角应该是孙权,表彰他作为统治者高超的劝说艺术和驭人能力。
生4.这样从孙权的角度看来,写吕蒙也是侧面描写啦。
问题7.同学们,孙权的劝说艺术很高,有理有据,先说学习的重要性,再说学习的方法和目的,大家试试你的劝人艺术。
【三重练习】
练习1.假如语文老师这二天不舒服想休假,但是同学们又非常希望她能坚持上完课,你如何劝老师呢?
练习2.假如一向考前三名的小贝上学期因玩游戏影响学习考了18名,开学了他不想来上学,请你劝劝他。
看来要劝一个人,首先要分清劝说的表面原因和深层原因,要弄清自己的劝说目的,再次基础上采取一定的劝说艺术。
练习3.请你选自己比较揪心的一个问题,来劝说自己。
好的课堂首先需要好的问题,且环环相扣;好的问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不同的表达;好的问题要和学生关联起来,不让学生置身事外。
课堂不是课件的精美展示,连篇累牍,而是学生的全员激活,头脑风暴,让小手高高举,让眼睛晶晶亮,让思想与思想碰撞,让认知如蹬台阶一样一步步抬升,一节有一节的收获,一节有一节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