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黄姜、毛姜黄、宝鼎香、黄丝郁金。
药科——姜科植物姜的根茎。
产地——分布于福建、浙江、台湾、湖北等地。
药类——活血止痛。
药性——温。
药味——苦、辛。
入经——肝、脾。
功效——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主治——心腹痞满胀痛,产后瘀停腹痛,血瘀经闭,癥瘕,跌打损伤,痈肿。
现治——胃炎,胆道炎。牙痛,九种心痛,肋疼痛,臂背痛,虫痛。
参治——胎寒腹痛(婴儿啼哭吐乳,大便色青,状如惊风,出冷汗),呕吐,胀满不食,妊娠胎漏,下血不止,经水先期而至,室女月水滞涩,诸疮癣初生时痛痒。
药理——保肝,利胆,抗菌,抗炎,降血脂,抗肿瘤,抗突变,抗凝血,抗生育,抗艾滋病,抗病原虫,抗病原微生物,保护消化系统,抑制血小板聚集,加快创伤愈合,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
用法——水煎,丸剂,散剂,外用(研末调敷)。
用量——水煎(常量3~9克),外用(适量)。
禁忌——孕妇慎服,血虚无气滞血瘀者忌服。
自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