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应注重意象的表达

  最近在网络上观看了名师课堂的视频直播课,听了王松舟老师的古诗教学和教材解读,特别是古诗该怎么教的问题,王老师从1.诗性为重,会心诵读感其情1.意象为重,澄心还原见其象3.文化为重,潜心涵泳悟气蕴这三个方面来解读。这三个方面可以说是层层深入,为古诗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学习的依据和范例。

    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中有云: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以古诗这种题材应站在文化的角度的解读和学习。以《枫桥夜泊》为例,诗人的愁绪是通过前两句的意象做铺垫来展现的,读前两句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理解了这几个问题其实诗情已经感悟出来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愁的思绪基本都是通过意象表达的,如:《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春江花月夜》中的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这些古诗中诗人都是通过意象来表达的,情感蕴含着景物描写之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