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首发连载)
(六)蒙冤
杨成志的探亲假结束,依依不舍挥别妻子董玉兰,离开了胶莱河畔的杨家洼村。兜兜转转坐了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又回到了甘肃那个山沟旮旯建设工地。
这鬼地方干旱少雨,离黄河很近,也没有正经路。就是把光秃秃的山劈开几米,推推平,就算路了。
开车这活儿枯燥又辛苦,起早贪黑,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半个月才能熬到一个星期天。有时候睡眠不足,开车打瞌睡,这可是要命的事儿。
车队有个司机疲劳驾驶,一耷拉眼皮,后面的人眼睁睁看着,他的车呼啦啦一头栽进了滔滔的黄河里。
杨成志这段时间,去不太远的水泥厂拉水泥,山路上陪十二分小心,每趟都战战兢兢,赶工期时干到夜里十二点,累得半死。
最可怕的是饿得慌,一天只有一斤粮的指标,清汤寡水,没半点油腥儿,这么年轻的小伙儿,又干这么费力劳心的活儿。这是1960年忍饿,很多地方没有粮食吃,据说饿死了不少人。
有书上说,地狱里的苦,第一就是挨饿。可见这饿的滋味儿最难受,没亲身体验的人根本理解不了。
国家困难,又加上自然灾害,基地的配给也很紧张,活儿又重,这节骨眼儿整天人心惶惶,怨声载道。
杨成志人老实,遭罪也咬牙默默忍着,自然整天没有笑模样。车队人员成分复杂,有出自海军陆战队的一个人,叫周文彩。
这家伙开车手艺不咋地,可不愿意委屈自己,抽烟喝酒吃零食,嘴头子短不了。挨不到月底,他68块的工资花的溜溜光,还到处找人借饭票,拉了一屁股饥荒。
但这号人心眼活泛,这年秋天瞅到了门道儿。原来附近山里有种枣树的,倒腾点枣子卖,既能赚点儿钱,还能帮基地改善一下氛围。
周文彩跑到领导跟前一捣鼓,获得支持,没本钱居然到财务打欠条借出钱来。开着基地的卡车,他钻进山沟旮旯去收枣,还真买回几麻袋大红枣。
2000多人的工地,人人都有工资,一毛钱一斤的枣,忍饥挨饿的年代,几麻袋大枣很快售罄,也给基地刮起一阵儿甜风。
当时杨成志他们已经没了小土房的优待,也和大家伙儿一起住帐篷。这天吃了枣子,基地晚上放电影,大家都集中到伙房的饭厅看电影。
看电影是基地唯一的文化活动,半月一场。这天杨成志也去了,看了个头,觉得没意思,跑回帐篷静静的写家书。
第二天,坏事了。车队保卫干事刘振东传了他,还不知从哪借调了个搞保卫的姓王。刘王二人先入为主,推推搡搡,把杨成志强行押到车队保卫室。
原来卖枣子的周文彩报案,说卖枣收入的127块钱昨晚失盗。只有杨成志中途退出电影场,肯定被他偷去了。
周文彩他们的帐篷紧靠着杨成志这组的帐篷,据说放钱的布包挂在帐篷的横梁上。帐篷都没门儿,耷拉着门帘子。
杨成志不知情啊,任凭刘王两人怎么咋呼,就是一个调调“不知道,没拿”。
折腾了半天,看看摆不平,刘振东无奈报了保卫科。得到上级领导重视,刘王二人又把杨成志扭送到基地保卫科。
这件事在基地引起很大反响,成了众人议论的焦点。杨成志稀里糊涂成了盗窃犯,保卫科五六个人对他吆五喝六,推来搡去,摔帽子瞪眼睛,就差拳打脚踢了。
被多次推倒在地的杨成志心力交瘁,抱着头躺在地上,声言自己就是死也是个“屈死鬼”。科长见他“负隅顽抗”,态度极不老实,下令搜查杨成志的床铺。
于是,他所有的东西被翻腾出来,逐件审查,甚至他开的卡车也没漏过。结果一无所获,查无实据,不得已他们只能放杨成志回去。
第二天上午,杨成志跌跌撞撞摸回帐篷,一头栽倒在地铺上,人事不醒。他发起高烧,说着胡话,大病了一场。
多亏维修班的郑伟杰,他最好的朋友,跑前跑后,给他拿药服药,泡包果子强行给他喂下去。
整整三天两夜,大伙儿七手八脚忙活,杨成志总算渐渐反醒过来,捡回了一条命。
躺了一个星期,杨成志愤懑不平,万念俱灰。基地领导不闻不问,这件事儿没了下文,逐渐平息。
蒙冤受辱的杨成志,终于还是慢慢起来干活了。只是话更少了,比原先瘦了一大圈儿,整天木楞个脸,心底下早已萌生去意。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爷处,杨成志已经拿定了主意。(欲知后事如何,且待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