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读陈其钢《悲喜同源》

读完了陈其钢的《悲喜同源》。此前对陈其钢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是他写的(其实人家是奥运会开幕式的音乐总监)。

前阵刷到窦文涛问:“怎么样才能承认你是最牛的呢?”陈其钢说:“不需要你承认啊。如果需要你承认我就失去自己的灵魂了。”

这几句话一下把我吸引住了。

找了这本陈其钢在70岁上下写的自传《悲喜同源》来看。

一个艺术家的记忆如此清晰、细致:北京文艺界干部家庭影响,中央音乐学院学艺,法国师从梅西安学艺;一个艺术家的心灵如此追求极致,或者说也只有艺术家才如此极致地追求自由,独立创作,个人感受和个人风格。

在书里面还发现了异乎的多的杭州元素。陈其钢是艺术之家、红二代,爸妈都是解放前奔赴组织的艺术工作者,爸爸浙江黄岩人,后来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院长,妈妈绍兴人,是电影音乐这块的领导。陈其钢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在杭州浙江歌舞团工作了5年。13年在独子车祸身亡之后又应杭州龙井草堂老板之邀移居浙江遂昌黄泥岭村的躬耕书院。

他对一生的总结是“悲喜同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