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扎根在教培行业的第4年,全英文教学时长1000+。虽然中间因为一些原因短暂离开过,但还是因为教育的“魅力”再次回归到教育行业。
回想起这四年经历的点滴,我感受到自己的内心在慢慢变得强大,也很感恩遇见的每一个帮助过我的老师。
从开始上学到现在,我遇到过很多好老师,他们带给了我很多之前从来没有过的感受。我是一个很内向的女生,如果心里没有百分百肯定的答案,一般是不会主动回答问题的。
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课上,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具体问题现在已经记不得了,但是回答完问题,她对我的肯定和鼓励就像一道光撒在了我身上。那是我第一次体验到“被看见”和“被肯定”的感觉。
从那以后,我开始在英语课上积极发言,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大学。因此在我的整个学生时代,对英语老师的印象是最深的。
高中三年开始住校,很幸运英语老师和班主任是同一个人。那个成长阶段我有点自卑,也很敏感,周围同学不经意的一句话,我就会认为是她们是在谈论我。
高中三年英语课代表的身份也让我有了更多和老师接触的机会。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老师就会陪我在操场散步,开导我。
可以说,我成长的转变是在老师的陪伴慢慢发生的。非常感恩我的班主任老师,虽然已经毕业好多年了,每年教师节和老师的生日都会和老师联系。
也是因为高中英语老师的影响,在高二的时候心里有了以后成为一名老师的想法。我高考的那年还有三本,分数刚好上一个三本院校,但是考虑到学费比较高,还是选择了一所专科学校,学了当时大多数人都比较好找工作的“会计”。
但是上学后,我发现自己还是放不下“英语”,这个时候恰好遇到了另一位好老师。他教我们新概念的课程,因为坐在第一排,和老师也慢慢熟悉起来。
老师私下里会带很多他自己买的书给我看,也请我看了我人生中第一次3D的全英文电影。他建议我们买的双语词典,我现在还带在身边。
后来我通过大三的专升本考试,跨到了英语专业。后来我在读本科期间,在校外学了英语口语,也就是现在工作的平台,然后就在这里经历了由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
不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后来工作中遇到的老师,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的是对学生的发自内心的包容和爱。他们不会因为当下的你状态不好,或是成绩不好就急于否定,而是会帮助你,陪伴你慢慢成长。
这一点也在时刻提醒我在工作中要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我想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带班的过程中我开始慢慢收到和其他老师不同的反馈,只要是上过我的课的学生,几乎都会对我说,我和其他老师不一样。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演变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综合来给自己做一下评估,我现在算是正处于第三个阶段中了,而且是需要不断的输入来为自己充电的阶段。
刚开始工作的两年中,随着带班的数量慢慢累加,我对现在教学的材料慢慢熟悉,开始有很多点子冒出来,做过很多活动方案和班级管理材料。
虽然到没有担任任何除了带班老师的任何角色,但是我很享受这个“帮学生成长最大化”做事的过程。工作第三年初开始遇到卡点,经常会因为做了很了很多事,没有好的续费结果而压力大到崩溃。
经常不断对自己说教学效果和续费结果是正相关的,你要再好好想想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做,但是大多数时候结果恰恰相反。
又或许是遇到了“职业倦怠期”,我离职备考研究生打算继续精进教学,没有上岸,后面再回来工作,虽然和学生相处的很好,学生也喜欢我的课堂,但是续费结果还是一直上不去。
一晃又一年时间过去了,在这一年我开始把对平台的期待全部转移到自己身上,开始报考TKT考试以及思考以后的职业发展规划。
虽然现在发展的方向还不是很清晰,也会偶尔因为“各种互联网项目”的出现感到自己很渺小而焦虑。但想做好教育的心是不变的,所以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只要我还在教育行业工作,我会在“关注学生”的这个阶段持续精进,争取成为一名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