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产盐之分段结晶
分段结晶,又称分晒,其定义是:将结晶区分为二至三个区域,饱和卤水按不同浓度分区浓缩结晶的工艺方式。
海盐生产采取分晒结晶,是落实新卤结晶的最有效的措施,不论是卤水充足的单元,还是不充足的单元都是适用的。目前沿海各盐场采取的方法上有所差异,大体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卤水很充足,全部结晶面积晒制新卤,控制一定的钠镁比值,不再利用面积晒制钠镁比值较低的卤水;二是卤水比较充足,但不能维持整个春晒,而利用小面积晒制老卤;三是卤水不大充足的把结晶面积分成三部分,利用较大面积晒第一步,利用部分面积晒第二步,利用较小面积晒第三步。
分晒结晶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计划分晒的地点、卤水等问题,根据结晶池内的卤水浓度,在对适合的二段分晒浓度的卤水,要集中存放在卤库或较深的调节池内,防止占用较大面积,影响赶制新卤,为了防止一段下来的卤水析出盐和加速澄清,可以加入5%-10%左右的新卤。
(一)分段浓度
各段浓度的安排应根据卤水析盐规律和分段数等合理安排,要保证各段卤量、浓度的相互衔接。目前一般多采用二级晒制,是将结晶池按卤水浓度分为二级:第一级浓度为26-28波美度,第二级浓度为28-29.5波美度。
(二)各段卤深
各段结晶卤水浓度应根据气象条件、卤源及盐质要求掌握。由于二段卤水质量较低,为了保证盐质,应较浅段适当加深卤水,加深多少较为合适,要根据气温及滩田设备情况而定。一般二段卤水加深3-5cm或更深些。
(三)结晶周期(收盐周期)
结晶周期是指前后两次收盐间的结晶天数,也就是收盐周期。为减轻劳动负荷和均衡劳力,提高设备利用率,要合理安排收盐操作,实行拖开收盐。
(四)分晒地点
在分晒地点的安排上,要根据滩田结构情况,力求操作方便,便于向化工厂送老卤。具体有以下两种方法:
1、按沟道分段法
即按输卤、落卤沟道系统划分结晶区域,一般撤下卤水经动力扬至澄清池,澄清后灌入二段结晶池。
优点:结晶池不必有落差,操作简便。
缺点:需要动力,需要澄清设备,并兑入轻卤,调运卤必经沟道,造成新、老卤混合,分晒不彻底。
2、上卡下撤分段法
按结晶池上、下步分段,末段卤水撤出后,卤水可由一段直接供应二段。
优点:卤水调用不用动力,避免新、老卤混合。
缺点:要求结晶池上下有落差。
(五)分段结晶的优点
在目前生产条件下,新卤、适当深卤、适当长期结晶工艺与“老、短、浅”旧工艺比较有如下的优点:
1、使新老卤严格分开,不相混合,可以保证结晶卤水的质量。
2、分晒能合理使用卤水,提高氯化钠的提取率。
3、能保证结晶卤水的初始钠镁比值较高,有利于蒸发,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也有利于盐质提高。
4、分段结晶能保持卤水中钠镁比值基本稳定,可以使卤水氯化钠成分充分析出,能有计划甩撤老卤,供化工生产需要。
5、执行分段产盐操作,使不同质量的原盐分别存放,自然分级,根据用途不同按等放销。
6、分晒可以进一步增加结晶卤水深度,多利用蒸发量,并能够提高盐质。
7、便于结晶管理和探索先进的操作,减轻劳动负荷,提高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