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38期晓玲坚持分享第273天(2023年08月04日)
常用的几种一致性沟通的方法:
1. 表达愤怒。
(1) 停下来,呼吸。
(2) 自我检视:留意是什么想法让我们生气。“我愤怒,因为不喜欢别人……的行为,这让我……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3) 体会自己内心的需要(未被满足的部分)。区分:对方是否有义务来满足我这个需要。比如:对方未经我允许随意使用我的私人物品,这就是对方的问题;可如果我闯进别人的私人空间要用对方洗手间,却被对方拒绝,这时候其实是我自己的问题。
(4) 如果确实是对方不尊重我,可以向对方表达:“你做的……(具体的事实),带给了我……(负面影响),让我感到……(难过/愤怒/生气等),请你……(期待:具体要对方怎么做)。”
2. 表达歉意。
表达歉意的基本原则有三个:
(1) 为事不为人,即因为这件事情道歉,而不是因为我这个人道歉。人的行为并不等于人本身,不要因为做错一件事情就说“我真不是东西”,这样就把整个人都否定了。
(2) 做出改进的承诺。正所谓“知耻后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 请求对方原谅。你可以这样表达:“这件事情……(具体事实)是我没做好,对不起。今后我会……(如何改正),请求你原谅我。”
3. 表达感激。
表达感激的步骤:
(1) 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 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 我们的心情怎么样。你可以这样表达:“你做的……(具体事实),带给了我……(我得到的好的结果),让我感到……(内在感受的满足),谢谢你。”
在接受别人的感激时,我们要注意:不要自我膨胀,也不必假谦虚。对接受别人的感激的渴望,是正常的事情。要说明一下,肯定和欣赏是爱流动的开始。
假如我们能够学会一致性沟通,当我们在面对亲子的冲突、面对孩子的哭闹,对自己和对孩子所做的事就会变得不一样。比如,当孩子不听话、不顺从导致自己很愤怒时,与其“原地爆炸”地大吼大叫,不如试着这样做:
1. 呼呼。
深吸一口气,慢速度吐气,唤醒副交感神经,缓和交感神经,让自己不要爆发或逃跑。
2. 看看。
保持好奇,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我现在怎么了?有什么感觉?孩子现在怎么了?他是什么感觉?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底下的“冰山”可能是什么?
3. 抱抱。
先联结情感,再纠正错误。如果你愿意,给孩子一个拥抱。若被孩子拒绝,可以向他发出邀请:“我需要一个拥抱,当你准备好,过来找我。”因为当他们感觉更好时,他们会做得更好,同样,我们也是如此。
4. 说说。
面向孩子,试着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并说出孩子的感受。例如:“我现在因为你的行为感到很失望、生气”“我知道你现在很着急、生气”。
5. 谈谈。
保持良性对话,与孩子谈谈刚刚发生了什么事,讨论如何可以解决彼此的困扰。
当我们尝试这样做的时候,我相信结果一定会有所不同。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说出的话里,藏着很多没说出来的需求。往往基于某些原因,我们害怕说出真实的感觉,担心如果坦白了,就意味着自己全身赤裸地面对他人,这样太没安全感。为了保护自己,我们选择用一些方法伪装情绪。
但如果我们愿意再多看看孩子和自己的内心,从心底接触孩子和自己,或许就能够窥见彼此藏在内心深处的需求和痛苦挣扎,以及对彼此的在乎,从而拉近我们与孩子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