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让孩子做到的,请家长首先做到——张梅林
董小八3岁之前,我对她几乎都是有求必应,3岁后,注重培养她的好习惯,对她相对严格。我深信小时候培养的好习惯可以让她受益终身。
昨天听了著名心理学家张梅林教授(81岁高龄)的《好习惯带来好人生》讲课,满满的干货,与大家分享。
一、良好的饮食习惯
1、什么都吃,不偏食!孩子为什么会偏食?偏食的习惯往往是大人有意无意之中形成的。大人如果在吃饭的时候有所好恶,就容易影响孩子。
2、培养孩子口渴了白开水而不是饮料,最好是25度左右的白开水,比较容易被人体吸收。
3:、营养搭配的早餐: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合理搭配。最后可以爸爸妈妈早起来准备早餐,不吃早饭的坏习惯是一定不要有。
二、规律的睡眠
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规律睡眠。现在有个问题是很多孩子沉迷游戏而影响睡眠。这种情况,家长一方面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另一方面需要给孩子树立规矩。家长要明白,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但不能无条件的放任孩子。
三、2岁半到三岁这个阶段,孩子能做都自己做。
你可以替代孩子做事,但是不能替代孩子成长。在孩子2岁半到三岁这个什么都希望自己动手的敏感期,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这时候的孩子做不好很正常,做不好本身也是一种成长,鼓励孩子尝试,在失败过多次后自然就习得了。成长需要等待,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需要多点耐心。
四、培养孩子承担家务劳动的习惯
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可以培养孩子责任心,让孩子更有归属感。让孩子承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扫地啊、擦桌子啊、洗完啊...并在完成后给予鼓励。
五、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让孩子珍惜生命,学会自我保护。告诉孩子热水不能碰,插头不要玩,井盖不能踩,陌生人敲门不能开这些基本的安全常识。
六、让孩子养成从小运动的习惯
3、4岁以后要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
七、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1、培养孩子交朋友有自信
2、学会分享
孩子从3岁开始就有模糊的物权意识,引导分享需要技巧。
社会性的成熟重要的一个标志是心中有他人。这阶段的孩子都是从自我为中心,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细节培养孩子分享的好习惯。比如家里有好吃的,爷爷不在家,那可以跟孩子商量给爷爷留一块。
3、鼓励孩子展示自己
对比较谨慎的孩子,家长要求不要高,只要有一点进步就要鼓励。
小记者游戏:跟孩子玩小记者游戏,让孩子去采访身边的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啊都可以,既可以培养孩子说又可以培养孩子聆听。家长还可以把孩子的采访记录下来,将来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4、学会文明礼貌
八、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情绪
孩子的情绪要发泄出来,不要压抑。压抑孩子的情绪,会破坏孩子的免疫力,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情绪。等孩子发泄后再跟孩子说怎样处理。
1、家长要认识到喜怒哀乐都是正常的。接纳孩子的情绪,要跟孩子情感共鸣。
2、疏导孩子的情绪
3、让孩子学会如何对待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对孩子来说转移注意法可能比较有效。
家长焦虑孩子也会焦虑,所以爸爸妈妈本身要有良好阳光的情绪,另外,工作中的不良情绪不要带回家里。孩子非常敏感,他们可以准确的洞察大人的情绪变化。我们对孩子要用放大镜来发现孩子的优点,不要要求过高。
九、培养爱读书、爱游戏的习惯
一个多读书的家庭,孩子也会爱读书,爱读书的家庭一定是温馨的家庭。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对孩子人格的成长也非常重要。
幼儿园的孩子,从游戏中学习,爱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掌握规则还能发展孩子的社会性。游戏有赢又输,在输赢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习正确对待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