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溺爱》作者:罗恩·利伯
阅读日期:21-23.04.2021
阅读版本:2019-03
阅读进度:微信读书 如何开始和孩子谈钱?
【我见】:
1、“不要回避有关金钱的问题”。千万不要忘记,孩子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弄清世界如何运转就是他们的任务。金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很多人重视的东西。
2、“这并非一种真实的描述,而是成人把自己的幻想投射在儿童身上。”“孩子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一定会在电视与平板电脑上看到五花八门的东西。因此,如果你幻想着能用什么方法保护孩子,就必须让孩子做好准备。这才是最好的自我保护!”
3、家长应该尽量避免把这些有关金钱的负面理念传达给我们的孩子。
4、不要对孩子说谎。“对孩子说实话,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表示你和孩子可以一起面难题。孩子也会明白,只要他们想知道真相,就可以信任你。”
5、家长为孩子提供解释,不只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保护。我希望,我可以一直为孩子扮演解惑者的角色。
6、有一个鼓励孩子提出问题的好方法,就是称赞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问他们问题,最后把提出好问题变成一种习惯
7、几乎每位住在布鲁克林的犹太教母亲,都会在孩子放学后问:“你今天学到什么了?”但他母亲不是,她会问:“小伊西多,你今天问了好问题吗?”就是这点不同。也就是说,问好问题,让拉比变成了科学家。
8、每到晚餐时间,我们就会问女儿同样的问题。这么做不只是提醒她在课堂上发问,同时也会加深一个想法:我们欢迎她提出任何问题,包括金钱或其他问题。我建议,家长也应该把当天最好的提问带到餐桌上来。
9、处理任何金钱问题时的最佳解答-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这么问呢?”问孩子“你为什么会这么问呢”时都尽可能用鼓励的语气。如果家长的口气听起来含有质疑的意味,就会变得像控诉或否定,可能会让对话当场中断。
10、认真倾听各种问题。不要沉默、不要说谎,也不要有性别差异。把家里当成激发好奇心的地方,每次都问孩子:“你为什么会这么问呢?”
11、让孩子知道,对朋友和同学来说,最重要的品质是善良、忠诚、有创意与慷慨。没有这些品质的孩子,不管他们拥有多少东西,都不会感到生活的乐趣。
12、金钱与物品并不是定义富有的唯一方式。如果祖父母都健在,可以分享家族的故事,这次对话就会特别有启发性。
13、数十年来的研究显示,在权威型家长的教养下,孩子在各领域通常有更好的成就。他们标准高、规定多,但非常乐于回应孩子的问题。孩子可以问问题,也可以参与讨论。
14、我们要告诉孩子,是价值观帮助我们对人生的重大问题做出抉择。对一个家庭来说,这个观念非常珍贵,因为这关系到孩子会如何获得身份认同。价值观会驱动我们的行为,并让我们花更多时间思考,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是一个很值得让孩子探索的课题。
15、家长必须努力让孩子知道,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家长是如何做出重大决定的。公立学校或许资质更好或更多元化,或者两者兼具。乐善好施的家庭也可能担心,私立学校的学费会影响他们的捐赠能力。只要孩子有机会听到家长说出这些理由,这些顾虑都没有错。
16、孩子的确会这么问。质问我们怎么花钱的同时,他们也在质问我们的优先级与价值观。但孩子有好奇心就表示他们在非常努力地尝试了解世界如何运转,以及大人如何做决定。生气或防备,都不会让孩子变得更聪明。虽然我们给的答案不见得让人满意,但无论如何,家长都应该努力给出答案。告诉孩子家里的收入时,要提醒他们,在各种情形下,这个信息对交友都没有太大的价值。
17、家长要鼓励孩子思考或了解这些问题:我们每个月必须花多少钱?我们如何选择要花哪些钱?如果还有富余,会有多少?我们存钱的目的是什么?
18、当好奇的孩子想问家里的收入有多少,也准备好学习父母的消费方式时,如果他们有很好的理由,就值得给他们一个诚实的答案。家长赚多少钱以及如何赚钱,是生活中最关键的一件事。因此即使是最低层次的遮掩、保持神秘或沉默,也是不对的。如果家长可以和孩子谈钱,孩子有疑问就坦诚回答,并告诉他们适当的用钱条件。
【我思】
这一章读下来的内容比较多。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不要忘记,孩子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的时候越是遮掩,孩子们会越发的好奇。与其让她们在别处知道一些不正确的信息,我更愿意自己来告诉她正确的信息。
想到自己的小时候,对爸爸妈妈的收入也是非常好奇,很想知道家里到底有没有钱,可是换来的都是他们和我说:“你只要好好学习就好了,这不是你该操心的事情。”从小到大,零花钱一直都是需要的时候去向他们要,每次还要看他们的心情,好的时候给的多,不好的时候给的很少。后来出国留学,带着一大笔的生活费,并不知道该如何合理安排使用,只记住了两个字,节省。。。
现在学习了财商以后,想到如果在那个时候对钱有了清晰的概念,那么一定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可以积累一定的财富。
2、我们总是认为孩子年纪还小,和他们讲这些内容,他们是不会理解的。我觉得这样的想法本身,代表着父母思想的懒惰。这是我们不愿意去花时间和精力去教养孩子的完美借口。我们是可以通过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去灌输她们一些正确的观念。而这样的行为,越小开始越容易。
作者说,“最喜欢女儿带着好奇的眼神,兴冲冲跑来问我。我女儿会这样做,是因为她知道我一定会放下手边的事,回答她的疑问。”看到这里,内心感到无比愧疚。因为每次我女儿这样跑来问我的时候,我总是选择忽略,忙着自己的事情。这句话说的没错,“家长为孩子提供解释,不只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保护。” 这是我今后要修炼的课题,我要一直为孩子扮演解惑者的角色。
3、提出好问题变成一种习惯。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的给孩子们养成爱提问题的好习惯。因为问问题本身就是伴随着思考,只有不断的思考,才能不断的进步。
“你今天问了好问题吗?”每天可以在餐桌上这样的问孩子,让她们越来越爱思考,将提出好问题变成一种习惯。
“你为什么这么问呢?”处理任何金钱问题时的最佳解答。记住用鼓励的语气。
4、我们要告诉孩子们,对朋友和同学来说,最重要的品质是善良、忠诚、有创意与慷慨。没有这些品质的孩子,不管他们拥有多少东西,都不会感到生活的乐趣。金钱与物品并不是定义富有的唯一方式,是价值观帮助我们对人生的重大问题做出抉择。还要提醒孩子们,在各种情形下,家庭收入多少对交友都没有太大的价值。
5、告诉孩子我们怎样花钱。
如果自己做的不好,可以和孩子坦诚的说出,然后告诉她们,正确的做法,比如:妈妈之前做的不好,但是现在在学习管理金钱,践行每日记账,把自己的正确价值观借此机会输入给孩子们。有时候,和孩子们这样坦诚的沟通,可以更加拉近亲子关系,也会带动她们一起来思考学习。
【下一步行动】
1、认真倾听各种问题。不要沉默、不要说谎,也不要有性别差异。把家里当成激发好奇心的地方,每次都问孩子:“你为什么会这么问呢?”
2、学习拉比的母亲,每天在餐桌上问孩子们:你今天问了好问题吗?让孩子们把提问养成一种习惯。
3、多和孩子们去分享一些家族的故事,让对话更有启发性,孩子们会更愿意听
4、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孩子们分享自己是怎样花钱的,引导他们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