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知识观和学习观,是一种关注学习者的潜能,支援学习者基于自己的意义发现而展开文化创造的教学思想。社会建构主义的“情境认知”和“文化实践”的概念以及它所倡导的“学徒制学习”、“合作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为我们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1、全面把握课堂教学的认识价值、社会价值和伦理价值,是实现教学创新的前提条件。 2、确立“对话文化”是实现教学创新的基本条件。根本变革教学规范,从“独白走向对话”,从”个体式学习”走向“合作式学习”。教与学之间的对话乃是教学的大原则。 3、1993年美国心理学会出版《学校重建与改革的指南》,归纳出12条教学原理。 原理一,学习过程的性质。学习,是寻求有意义目标的自然过程。它是活动式的、意图性的、内隐性的思考。而且,学习是学习者凭借独特的认知、思维、情感,发现和建构来自信息与经验的意义的过程。 原理二,学习过程的目的。要求学习者不管可供利用的素材的量与质,创造出有意义的、逻辑一贯的知识表达。 原理三,知识的建构。学习者借助个性化的方法把新的信息以及相关的知识关联起来。 原理四,更复杂的思维。刺激思考的思考,刺激探索心智功能的更高度的方略,发展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专业性。 原理五,学习的动机性影响。信息处理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学习的程度,受五个要素的影响。这就是(1)自我控制、素质、能力的认识与信念。(2)关于自己的价值、兴趣、目的的明确性与特征。(3)对于成功与失败的自我期待。(4)情感性、情绪性、一般心理状态。(5)学习的有效动机。创造学生愿意学习的学习环境,是教师的工作。 原理六,学习的本质性动机。每一个人都是持有好奇心的、愉快学习的存在。强烈的消极性认知和情感(诸如焦虑感、失败的恐惧、自卑心理、体罚、嘲笑、坏名声等的恐惧)会妨碍这种热衷性。 原理七,提高学习动机的性质。好奇心、创造性、更复杂的思维,对于每一个学生说来是具有难度和珍奇性的,通过适当的本质性的学习,可以受到激励。 原理八,发展的挫折与机会。每一个人都是经历了独特的遗传性、环境性要素起作用的生理的、智能的、情感的、社会的发展阶段而成长的。教师一般都了解,教学计划应当同学生的发展阶段合拍,这不是简单的工作。重要的是,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差异。 原理九,社会文化差异。学习可以借助灵活多样的(年龄、文化、家庭的背景等)、适当的教学情境中同他者的社会交互作用与沟通,而受到激励。 原理十,在社会认可和拥有自尊心的语境下学习。学习和自尊心处于他人评价其具体的、潜在而独特的能力,并作为个体受到尊重的关系之中的时候,可以得到提高。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从个人建构主义转向社会建构主义是当今建构主义的发展趋势。社会建构主义主张,人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中接受其影响,...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