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磨课,同一授课教师,同一内容,不同的学校、班级、学生和听课教师。不用想都知道,接下来的评课将会面临着怎样热闹的场面?而授课教师面对众人的各抒己见,又该如何自处?然而在我们评课结束之后,授课教师的态度让我们都缓了口气,不得不说他们太厉害了,既上得了讲台,又听得了意见,还能全然接受吸纳同伴们的好点子。
海纳百川。听完授课教师的说课,大家开始安顺序的就磨课教学中呈现出来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及时有效的伴随性评价,学生的回应与反馈、分层作业设计等方面进行点评。看着授课教师一边认真笔记,一边积极与评课老师互动,此情此景呈现出来的就是他的开放、包容和接纳的心态。在他看来,每个人的观点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见解,他在收集内化这些意见之后,有助于他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看到这样的场面,我都很想写点文字来记录自己当时的心情,用于指导自己接受同伴评课的时刻。
学会倾听。在评课过程中,学会仔细倾听每位评课者的意见和建议,用笔记或录音的方式记录下来。确保不遗漏任何有价值的反馈。而且要将收集到的意见进行分类整理,因此在评课之前就要先“备课”,将自己需要提升或改进的地方归类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学生互动、作业设计、教学评价等,让自己可以在设定的框架里将收集到的有价值的改进建议逐项归类,便于自己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势与改进之处,让聆听成为有价值可助力自己成长的事情。
反刍内化。我们在认真听取大家的点评之后,还是要学着辩证地分析和反思,不能全盘照搬似的全然否定自己,但可以尝试着对每一条意见进行深入分析,思考点评者给予评价信息背后的原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认这些建设性意见是否符合你的教学设计、助力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操性强、合理而又科学?当然也可以从同伴的点评中,发现一些自己教学中的漏洞,有效的就及时采纳和更新,避免教学误区的产生,或让自己陷入两难境地。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一定要遵循适合学情,符合文本内容,是自己教学风格之内能接受,有针对性且有意义的原则,才能让这些点评建议成为有价值有意义的存在。
辩证思考。我们在接受同伴评课时,既要统整教学目标,并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做好教学设计,依托不同学情、班情、场域,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预设、优化、改进等,而且要预备好自己的AB计划,当然这些都是和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及日积月累的教学智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而且在此实施过程中,要对其进行真实有效的伴随性评价。在今天现场众人的点评中,有一些评价是可以类化的,有的只是同一个话题的不同表达方式而已。因此需要授课教师对大家的评课意见进行反思,兼听则明。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实用的。
不管怎么说,没有完美的课堂教学,只有我们在一次次的打磨中,收获到自己想要的,合适的,才可以让我们不断精进业务的同时,提升自己对教学的认知,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施。其实,大家的评课意见只是提升教学水平的一个起点或一个方面,要保持开放与包容的心态,认真倾听、分析并付诸实践。要想每一次磨课都有进步,大部分功夫还是在平常的实践和积累,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关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博众才之长,成全自己的个性特色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