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腊月二十八,经常看到朋友圈老同学圆鼓鼓金灿灿的圆子,总是把我的思绪带回童年。那时,每年的腊月二十八中午以后,家家户户都会想起叮叮咚咚剁馅的声音,随后香气四溢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飘散,那就是年味儿。
离开老家十几个年头了,十几年没有再吃到家乡过年必有的这道菜。也许是自己上了年纪就愈发的思乡,今年突然想自己亲自动手做一次圆子。根据小时候自己做圆子的回忆和网上查找安徽圆子的做法,我做好了攻略。
这天上午,我先去码头街菜场买了三斤肥瘦搭配的猪肉绞成肉糜,又买了一颗大葱,几颗蒜苗,一颗老姜和几个蒜头;然后去了超市买了一斤糯米和一卷桶面。
回家后,我就开始大刀阔斧做起来。首先我把大葱蒜苗洗净沥水,把老姜蒜瓣去皮洗净,然后把糯米煮起来,与此同时,我开始把老姜蒜瓣一起剁碎成碎末状放在一个盘子里,又把大葱蒜苗切碎成碎末状,放在另一个盘子里;这时我把电饭锅里已经煮好的糯米饭盛出来冷却,然后我开始煮面条,记得面条不能煮得太熟太烂,于是我一直站在灶台边观察,等面条有点变色,差不多八成熟时就把它捞出放入已经备好冷水的盆子里浸泡五分钟左右,再捞出沥水,然后把这些面条切碎,此时不用剁成末了哦。
接下来把之前切好的姜末蒜泥肉糜等全部倒入一个盆子,放入适量的油、盐和味精,一起搅拌,然后再倒入切好的面条和冷好的糯米饭再一起搅拌均匀,此时会有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对,就是儿时闻到的那种圆子特殊的香味。
馅儿搅拌均匀后,就要开始正式做小圆子了。做之前,我先用保鲜膜在桌子上铺了一大块地方,然后均匀撒上面粉,并准备一个深的盘子放入足够的面粉。这时我需要王阿畅来帮忙,我做一个圆子,放入这个带有面粉的盘子里,阿畅通过摇动盘子,使圆子外面均匀粘上面粉,放在铺有保鲜膜的桌上,把盘里馅儿全部做成圆子后,最后就要开始炸圆子了。
先把锅烧热,倒入几乎满满的一锅菜籽油,温火烧得半热时,就可以放入圆子了,圆子不能一下放太多,需要每一个圆子都能没入油中才可以,之后不断用漏勺轻轻翻滚,当圆子表面金黄时捞出。因为现在的锅不大,炸了四次才把全部的圆子炸好。
拿一个,咬一口,眉开眼笑,很成功,不咸不淡,香糯可口,就是儿时的味道。无圆不成席,无圆不过年,这是老家的传统,可见圆子在安徽人饮食文化中重要地位,这次的尝试,不仅满足了我的口腹️之欲,我也为自己能成功地做成安徽版圆子而感到欣慰。这是舌尖上的美味,也是舌尖上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