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叶老写给教师们,教书不只是逐句讲解。而作为非教师的我,在这篇文章中要学习的是一种方法和态度。
读书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用。我们要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作为学习者要明确精读的学习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这些目标是我们要从精读中学习到的。
什么是养成阅读的习惯?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纵观大意的,能够纵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这样精读,慢慢就能养成阅读的习惯。
什么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所谓欣赏,第一步还在透切了解整篇文章,没有一点含糊,没有一点误会。第二步,体会作者意念发展的途径及其辛苦经营的功力。所谓体会,得用内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而推及作品;又得用分析的方法,解剖作品的各部,再求其综合。
什么是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写作,从外面得来的见闻知识,从里面发出的意思情感,都是写作的材料。哪些材料值得写,哪些材料值不得写,得下一番挑剔的功夫。材料既选定,用什么形式表现它才合式,用什么形式表现它就不合式,得下一番斟酌的功夫。第一步在对于整篇文章有透切的了解;第二步在体会作者意念发展的途径及其辛苦经营的功力。这些都是需要通过精读来掌握和训练的。要从阅读方面增进写作的识力,就该在这等地方深切地注意。要从实习方面训练写作的技能,就该效法那些作者的求诚与不苟。无论写一个便条,记一则日记,作一篇《我的家庭》或《秋天的早晨》都像李泰伯与欧阳修一样的用心。
叶老在文章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实现这三个目标的具体方法,字里行间中还表明了做事严谨认真的态度。对于教师教授学生,叶老反复强调,精读的意义,不只是逐句讲解,结尾最后一段还总结教师为忠于职责忠于学生,自该不怕麻烦,让学生在听讲之外,多做些事,多得些实益。这样的态度,着实让我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