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快有两个月了。一年级的宝贝们的语文学完了三个多单元。有的班级已进行了第1单元,第2单元的测试。妈妈们在孩子上学时的自信开始动摇了。
我的宝贝明明机灵活泼,会说会跳。拿回来的试卷为什么只有50分?60分?是不是孩子没适应?还是老师不会教?再等等,也许是前一种原因,孩子年龄小,哪有那么强的适应能力?谁知第二次分数更低,老师不会教吧?班上有三个100分。90分以上的20多个呢。问题出在哪儿?想不通,好焦虑,日子一天天过去,心在内耗中煎熬。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今年带一年级,两个月的时间,我也清楚地摸透了各个成绩段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品性脾气家庭况(第一监护人的陪读情况)。在测试中,明白孩子为什么把题做错?一年级是孩子在学校群体学习的启蒙阶段,孩子的第一监护人(陪在孩子身边照顾起居的妈妈或奶奶、外婆),责任重大,意义非凡。在起始阶段,如果孩子的习惯,学习成绩培养的很优秀,那么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就有自信,学习、心灵就进入一种良性循环。越来越自律,越来越好。陪着陪着就可以慢慢放手。
反之习惯不好,成绩就不好,继而就是各种问题不断,当然也有小学不好,初中,高中变好的孩子,但这种发展方向的概率极少。你又能保证这种好事能发生在你的头上?咱能把握的只有今天。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两宝的抚育体验(亲手带大,大的重点高中,小的小学,都算优秀,有点不谦虚,哈哈!)现在分享以下3点给正在焦虑及可能要焦虑的你。照做!我敢保证一定有用。尤其是第3点。无论宝贝多大,都管用。
一 陪好晚读时间。家庭书写作业让宝贝独立完成。一年级通常没有太多书写作业,有也是一些抄抄写写。本星期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我布置了每天四排音节抄写。主要是朗读拼音,拼音是汉语这门语言学科的基本工具。多读,多练,熟读成诵形成语感,成为孩子的语言能力。
每天每晚都要把前面学过的拼音字母、音节拼读一遍。周末还要把第1单元学过的句子、词语读一遍。要求写的生字笔顺说一遍,如“十”,让孩子说:一笔横,二笔竖。
孩子读错要及时指正,语气温和坚定。孩子读的非常流利,你可以从中挑选几个让他独认,如果不能正确认读。那就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时就要反着读,岔开读,记。要求读时眼,手,口心四到。拼音没学好,直接影响后面的识字效果,甚至孩子的语文成绩。
学习拼音这段我教的进程非常慢,是为了照顾那些学习吃力的孩子。为他们赢得足够多的朗读时间。一旦这个黄金时间过了,以后想补也补不上来。
二 做一个胆大心细,“爱唠叨”的妈妈。
自家的孩子自己最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行为习惯。妈妈要学会察言观色。常常与孩子聊天,了解孩子内心想法。好的鼓励,不好的要指出来,注意一定要语气平和,态度坚定。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教他以后怎么做。不管是行为习惯还是学习问题,遇到了就要解决。好多妈妈有很多疑问不敢问老师。家里人,亲戚朋友也没有这个认知,都无法解决问题。
这时候我们的妈妈就要胆子大一点,向外求索,比如班级群里有一些妈妈又儿经验多一点,认知高点,你可以加他联系方式,聊聊孩子,年轻人有共同话题,很快就能熟络,解决问题就顺理成章。如果还不能解决,就向孩子老师请教。大胆发问会让你必有收获。好多妈妈害怕老师,更不敢单独与老师交流。俗话说为母则刚。为了孩子能成长得更稳健,这种勇气能战胜害怕,况且能对学生成长更好的事老师也很划算吧。今天下午放学交接间隙。有一位妈妈就见缝插针地问了孩子的一些问题。我也给了他一些建议,聊了10多分钟,看得出来他有点恍然大悟的神情,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哪怕是没有收获,他也没损失什么吧。
三 陪孩子阅读。
最好每天坚持,每天20~30分钟。现在年轻人生活不容易,白天上班早,晚上下班迟。我建议每天8:30~9点。或靠在床上,或躺在床上。孩子依偎着你。给他读绘本、故事书、图画书。只要是孩子感兴趣,一年级最好是带图的那种。你读文字,他看图进入故事情境,在有趣的故事中,她感知到文字的魅力,感知文字与文字结合的秘密。心灵润物无声地得到成长。
长期坚持下去,一个月一年下来。孩子的大脑渐渐与文字连接起来,理解能力强了,做语文试题,数学试题就轻而易举。渐渐地读书就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并且延至他的一生。
我家小宝现在每天洗完澡上床必读书。每天都催他放书关灯睡觉。从他1岁多开始,我就给他读图画书,他那专注的神情依偎在你的怀里。那个温馨的画面,现在想起来内心满满的幸福。
一个人如果在儿童时期养成了阅读习惯,书中的思想,书中人的行为,书中的价值观以及读书带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阅人阅事的视野。这个人是不可能走歪路,只会永远走在积极乐观,勇敢向善的路上。
孩子越小,你改变他的可能性越大。上了初中,你对他的作用就不大了,为什么叛逆期都在初中?随着他身体的长大,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不惧你的权威。这时他的思想、价值观多受身边同学的影响。如果为了照顾她不工作一两年,全家人有饭吃,有衣穿。我建议你一年级用上以上三个方法陪伴孩子。习惯好了,成绩就好,成绩好了,人就自信,人自信就能立起来。良性循环。以后教养起来就边扶边放。
辛苦一年,轻松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