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家待了两天,爱人唠叨的车轱辘话说了两天,我问儿子,“爸爸这样说,你有什么感受?”儿子回答,他早都麻木了,麻木也是儿子保护自己的方式,看来真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对问题的方式,但同时也不难看出儿子确实挺能忍,他并不是每次都跟爸爸发生冲突,这一点我挺佩服他的,因为爱人说的都是正确的废话、都是事实,可是对孩子的情绪恢复没有任何作用,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当爱人唠叨孩子嫌回家、没工作、督促孩子去跑步等车轱辘话一遍又一遍地钻进耳朵,我感受了一下,自己那份烦躁时重时轻,当我不去认真听的时候,我的烦躁就轻一些;当我听到他说的内容,甚至听到他拉长声调的语气,我就特别烦躁,看来我以后要择机关闭自己的耳朵。
面对自己这份烦躁的情绪,下午约了一个咨询师约练,这位咨询师对爱人唠叨孩子进行重新建构,他说,你说你爱人忘了孩子有症状,一味地用正常孩子的要求去对比你的孩子,那说明你孩子大部分时候表现是正常的。对啊,确实是这样,孩子的痛苦烦恼,只有跟我说,他的强迫行为也只有在家里我们能看到,在外边他不会表现出来,孩子是压抑的,难得有这个家让他放松。
咨询师让多年后的自己跟现在的自己对话,我对孩子强迫行为的不耐受,从拉长时间轴来看,当下只是一个阶段,再难的事都会过去,眼光放长远、格局放大,每个当下都值得珍惜,珍惜孩子有我做树洞的这段时间,等他远走高飞之时,做父母的又是另一种期待。好像人都是永不满足,拥有A就觉得B好,永不满足,有幸觉察到,就在生活中逐渐践行。
难得高温天气,给儿子在家做了两天妈妈味道的饭
难得儿子下午坐最后一班车去上班
难得爱人陪孩子一起去坐车
难得爱人打电话,问儿子有没有到
难得儿子给我打了电话,他已经到了,我让他给爸爸说一声,因为爸爸问他
难得儿子说爸爸PUA了他两天,心里很不情愿,但依然给爸爸打电话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