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交流:同学们好,今天是咱们第一次见面,我来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来自齐鲁之邦,孔孟之乡。同学们知道是哪里吗?对,山东省。我姓张,同学们可以叫我……对,张老师。那我们打声招呼可以吗?同学们好!感受到同学们的热情了。来到兰州,我知道兰州有三个一。一本书,读者杂志;一碗面,兰州拉面;一条河,黄河。在山东啊,也有三个一,一山一水一圣人。请同学们猜猜,一山、一水、一圣人分别指什么?一水,指的是黄河,我们同饮一河水啊!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希望在今天的课上,我们能成为彼此的老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好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啊,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走进一条水泥道。水泥道,大家都见过,你看,灰秃秃,光溜溜,看起来普普通通。秋天到了,经过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你们在看,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什么变化?生:好像铺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好美啊,你看还落下了好多的树叶,知道什么叶子吗?你说。金黄色的梧桐叶。你们看,这就是一片梧桐叶,(板贴),法国梧桐叶,多美啊。你的心情一定是……生:开心的。愉快的。咱就带着开心愉快的心情读读课题。生读课题,师指导,声音要洪亮。
二、生字讲解:铺
教师板书,左边是金字旁,右边师生一起书空,讲解笔顺,两短横的书写左右留有空隙。生书写两个。注意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三、走进课文
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师板书:熨帖 凌乱 课件出示:粘在 熨帖 学生齐读两个词语。
2.检查预习,出示生字词语:
男生上楼梯,声音逐渐加重;女生下楼梯声音逐渐减弱。
3.讲解理解词语的方法
师板书:明朗
课文里是这样写的:
学生读文。师:明朗是什么意思呢?生:晴朗。
对,这是找到了明朗的近义词。板贴:借助近义词
师:能不能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明朗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见到的表示明朗的情景。
板贴:联系生活实际
其实,还有一种方法来理解。课件出示:
学生读,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试着说一说明朗的意思。
《说文解字》中说,朗,明也。明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是光线充足的意思。板贴:借助熟字猜词义
文中像“明朗”这样的词:潮湿、增添、蹦跳、歌唱、愉快
总结:一个词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它的意思。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带来了明朗的天气,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答。带着开心的心情,读“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4.聚焦5-7自然段
是啊,带来的不只是明朗的天空,还有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同学们,在这篇课文里,5-7自然段就集中地写了这条水泥道。现在,咱们就来重点学习一下。出示学习要求:
生画,教师巡视指导。
好,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下,你都画了哪些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生1:闪闪发亮。师追问原因。生讲述理由。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只读带着有词语的完整的一句话)。
生2:画的句子,第六段。师引导生读。
师读第六段。生齐读第六段。
聚焦第五段。学生读自己画的句子。师:你想不想看看这金黄金黄的叶子?出示两幅图:带露珠的一片叶子和一大片金黄的叶子。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美再读一下。
理解“熨帖”“凌乱”,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过渡语:在这几段中,老师还发现藏着几个我们找到的难理解的词语。一个是“熨帖”,一个是“凌乱”。咱们得好好理解一下。特别是这个词熨帖,它是全文中最难懂的一个词语。需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隐藏不必要的句子。
生试着理解熨帖的意思。教师板贴:联系上下文
分析“凌乱”的意思。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问:明明都凌乱了,为什么作者却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呢?
生:自然的美
6.理解凌乱之美
(1)贴出凌乱之美。师:是啊,谁造就的这水泥道的美呢?是啊,一夜秋风、一夜秋雨,更是美丽的大自然。同学们,秋风啊都把这落叶吹到咱们教室里来了,快看桌洞里。来吧,走上讲台,把这美丽的落叶铺到咱们的水泥道上来吧。
(2)自然中的凌乱之美
师:大自然的美,绝非人力所及。出示图片:凌乱的白云、山谷里凌乱的五彩池、海边凌乱的海鸥群飞、海面上凌乱的海岛、水泥道上凌乱的落叶。
(3)读出凌乱之美。让我们通过朗读,让我们把大自然带来的这种凌乱的美读出来。生读。师:你们感受到了这份自然之美,也感受到了这秋景之美。板书:美。
7.回顾三段,理解写作角度
(1)整体看5-7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把这自然之美,秋景之美呈现给我们的呢?比如:闪闪发光写了叶子的光泽。除了光泽的角度,还有哪些角度?完成练习纸的第二个内容。
生:数量、颜色、形状。
师:你来看,有数量,有颜色,有光泽,有形状,你们说作者怎么样?(出示:观察细致)
你们看,作者不仅善于观察,把叶子比作巴掌,作者还善于……想象。对,就是凭借着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想象,作者把这秋色之美写的多好啊!
(2)读出美丽的感受。
就让我们把这美丽读出来。同学们推荐三位小小朗读者。
背景音乐响起,师开头:“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你看,”学生读……
每读完一段,师说一句总结性的优美的语句。
生读完,师: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如果是你走在这水泥道上,你最想做些什么呢?
提问4-5位学生,每位学生说完,回应一句。
那么,作者走在这水泥道上,还会做些什么呢?出示段落:
师读黑色字体,学生读红色部分。
文章的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出示文段:
对于作者来说,这水泥道回回都走,这落叶年年都有,为什么说是“第一回”呢?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出示图片:生活中的美:
下课后,仔细发现生活中的美。
观课感受:张岩老师的课重在一个“深”字,即深刻讲解了理解的方法,深情演绎了什么叫阅读的美,深入挖掘了生活中的美。在理解词语方面,紧紧抓住“明朗”“熨帖”“凌乱”等词,运用多种方式来理解意思,借助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熟字猜词义、联系上下文。在整堂课中,阅读贯穿其中,学生个人的朗读、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的齐读,每次都是有感而读,衔接紧密,引人入胜。最后的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既深化了思想,同时也是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审美观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