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绍Bolt Mod之前,首先要简单介绍一下Model M的结构。作为IBM历史上最成功的键盘,Model M的结构确实出奇的简单。事实上从诞生的伊始,Model M就为大批量生产做好了准备。 Model M的轴体由容纳弹簧和拨片的筒子以及位于橡胶防水膜下方的薄膜电路所构成。这种轴体被称为:Buckling Spring Over Membranes(薄膜触发屈蹲弹簧),甚至不需要加上Switches(开关/轴体)。在我看来,Model M的结构更像是一架钢琴而非一件电子产品。这些所有的部件通过一体成型的筒子板与底部支撑的弧形钢板,通过加热筒子板预留的塑料柱,待其软化后再压平,形成了所谓的铆钉结构。这既是Model M成功的原因,却也成了Model M的阿喀琉斯之踵。通过这样的紧固方式使得Model M极其适合流水线生产,不再需要像它的前辈Model F一样需要效率低下的机器臂精确地定位和组装,既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产量。但是却也使得Model M内部的维修变得极其困难甚至是不可能。
这些在Model M有限的质保期里并不是问题,只需要打开Model M坚固的PVC外壳,取出一体的内胆,更换一个全新上去,Model M就复活了。
但是,谁也没有料到,IBM设计的这些键盘居然有如此长的寿命,以至于它熬死IBM的外设部门,也熬死了利盟,甚至连Unicomp也不再生产早期的Model M而是彻底采用了更“现代化”的设计。
Buckling Spring Over Membranes(BSOM)具有惊人的一亿次触发循环寿命,但可惜的是,它的结构会先于轴体解体。
这种情况常见于IBM生产的早期Model M如金属标和大部分的灰标。
如果你打开它的外壳,你会发现在底盖上会有许多脱落的胶钉。键盘失去了原有的紧固度后,再每次按键的时候,弹簧都会给予筒子板一个反作用力,进一步加剧了剩余铆钉的应力,增加其脱落的可能,最终在这种恶性循环中,筒子板与背板逐渐分离,手感变得松弛,拨片从原来的触发位置偏移,引起各种触发故障。
甚至,在某次意外的跌落和撞击中,Model M的内胆分崩离析,变成了一堆零部件。
引起胶钉脱落的原因很多,塑料的老化、冲击、长期的使用、拔取键帽等等都有可能导致胶钉的脱落。
除了胶铆钉之外,Model M的漫长生涯中还面临着其他的危险。比如薄膜可能会因为一次意外的液体泼洒导致故障,弹簧也有可能在南方潮湿的天气中变得锈迹斑斑。事实上早期的Model M没有任何防泼溅的设计,直到利盟接手后才增加了导水槽和排水孔,这不能怪IBM,事实上谁又会料到会有人在数万美金的IBM电脑上打翻冰可乐呢?
维修,是不可能维修的了,这辈子都不可能维修的了。IBM售后部门如是说。毕竟当有人拿着洒满可乐和薯片屑的Model M键盘来找他们的时候,没有什么能够比随手捞起一把全新的键盘来得更快捷和优雅,体现了蓝色巨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服务态度。
事实上,这本该如此,如果不是该死的金融危机和英特尔。
如果这样的事情现在发生在你父亲珍藏了30年的Model M键盘上的话,也许只有对Model M进行一次大型外科手术才能拯救你和父亲之间的危机了。
这就是所谓的Mod了。
进行Mod的方式有好几种,但是都脱离不了去除原厂的胶铆钉这一步。毕竟原来的设计就是一次性的,维修?门都没有!
常用的Mod法有Screw Mod和Bolt Mod两种,前者是通过PWA自攻螺丝取代原有的铆钉的功能,后者则通过螺丝和螺母将筒子板和背板组合在一起。
在分析Bolt Mod之前,先让我们来看看Screw Mod,了解一下它的基本过程和优劣之处,并谈谈为什么我不鼓励采用这样的方式对Model M进行改造。
Screw Mod的主要过程是在筒子板的定位柱上钻孔,然后组装好各零件,再使用PWA自攻螺丝攻入先前开好的孔,把背板和筒子板固定在一起。整个过程简单明了,没错,这就是Screw Mod的优势之一。它可以帮助你在父亲回家前的那紧张的一个小时内完成整个Mod的过程。
Screw Mod也充分的模拟了原厂“铆”的精神,毕竟取代的只是胶钉中用于紧固的帽子部分。
但问题就出在PWA自攻螺丝的问题上。自攻螺丝体部呈锥形,使得其在攻入阶段具有不稳定的趋势,在加上钻孔原本可能的偏差,可能会导致自攻螺丝攻入歪斜,破坏掉定位柱的结构。
此外自攻螺丝攻入的螺纹在再次攻入时被破坏,紧固的力度会发生变化,使得Screw Mod和原厂的铆钉一样也是一次性的。
至于Screw Mod的耐用性还是一个谜,它是否会因为长期使用而脱落或者松弛,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于Bolt Mod的过程就要繁琐很多,首先需要对定位柱进行修整,使它长度不高出背板表面,在在定位柱上进行开孔,再扭入螺栓,组装好零件,再把螺母扭上。
Bolt Mod的本质是重新组建了一套Model M的固定方式,不再依赖一次性的铆钉,而是通过更为耐用的螺栓和螺母固定。
Bolt Mod除了工序繁琐之外,对于操作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如果在定位柱上开孔不幸歪了,结果将会是灾难性的。
Bolt Mod使得通过螺栓和螺母之间精确的紧固力度间接调整Model M的手感变成可能。常规认为的早期、中期、晚期Model M手感,除了弹簧材质的变化外,最关键的就是筒子板与背板之间的紧固程度。早期的金属标和灰标所谓的“大气”手感,多数是因为筒子板老化松弛所致。
Bolt Mod也使得对Model M内部进行维修、保养变得可能,薄膜电路的修补、生锈弹簧甚至断裂拨片的更换都变得容易。使得Model M也有具备可维修性。
对于Bolt Mod的缺点,除了工序比较繁琐和成本比较高之外,实在想不到什么。
关于Bolt Mod的一些细节问题,供Moder们参考。
1.螺栓的选用:早期本人采用的是PM圆头螺丝,但圆头螺丝对于筒子板的压力过于集中,可能会引起局部变形,所以后来改为CM平头螺丝,个人认为可以有效的把应力平均到筒子板上。
个人也测试过KM沉头螺丝,不仅工序变得更繁琐(需要开沉头孔)还有可能导致应力集中引起筒子板开裂。不过确实非常美观。
2.正反安装:首先定义一下正向,即螺栓安装在筒子板,螺母紧固在背板,反之则称为反向。个人认为反向安装可以有效的避免了螺母挤压后盖的问题,还可以免去使用垫片,降低了成本。但是在组装的过程则比较麻烦,需要翻转内胆紧固螺母。至于对手感的影响,需要充分地考虑到螺母是否会导致应力集中的问题,毕竟在Bolt Mod的过程中,螺母在螺栓上转动产生了紧固力,螺母与金属背板以及螺母与塑料筒子板之间的紧固情况可能不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在定位柱上攻丝:通过攻丝可以先将螺栓和筒子板紧固,然后再与背板结合,此时可以比较好的保证筒子板与背板之间受力均匀,保证了键盘手感的一致性。而简单的通孔,使得螺栓和筒子板之间可以相对滑动,不利于精确调节紧固力度,甚至可能会导致螺栓在敲击的过程中与定位柱之间发生摩擦,最终导致螺丝与螺母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