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在教学中,我自己更多的是本着完成教学进度而赶课,所以更多的是在灌输。虽然我也给学生布置预习,包括手把手地教学生预习,但学生因各科作业任务较多,他们只是完成书面作业,预习作业从来都没有被认真对待,结果时间已长,这个任务均被搁置。在对文本教学时,我更多的是根据教参所指导方向来讲解相关内容,深挖教材根本没有细想。学生就谈不上深刻理解,更别说迁移创新了。所以在教学中设置任务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学段目标有三个表现
1、观察与辨析 三级能发现语篇中事件的发展和变化,辨识信息之间的相关性,把握语篇的整体意义;能辨识语篇中的衔接手段,判断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发现同类语篇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类型语篇结构特征;能多角度、辩证地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
2、归纳与推断 三级能提取、整理、概括稍长语篇的关键信息、主要内容、思想和观点,判断各种信息的异同和关联;能根据语篇推断人物心理,行为动机等,推断信息之间简单的逻辑关系;能从不同角度解读语篇,推断语篇的深层含义,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3、批判与创新 三级能针对语篇内容或观点进行合理质疑;能依据不同信息进行独立思考,评价语篇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说明理由;能根据语篇内容或所给条件进行改编或创编。
根据前面课标对思维品质的解读,并结合思维品质的学段目标内容来看,要想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设置问题不断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正确思维方法,并通过体验比较与分析,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方法来逐步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尽量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