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所有的痛苦、磨难,都是淬炼金刚智慧宝剑的烈火,没有这个淬炼的过程,就只是一块凡铁而已。
2
要学会用智慧去观照过去的经历,不要让自己陷入对过去痛苦的回忆之中而不能自拔。
3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复归于婴儿”,即是说修道者要常保赤子之心。
身体必定会衰老,而心灵却可以永远年轻。
那些年纪轻轻心却已经老了的人,被生命的幻相所欺骗,而见不到自己生命中不老的真心。
4
不要将过去的痛苦定义为“真实”。
不要轻易下定义,定义是牢笼。
在金刚般如如不动的心面前,一切都并非“真实”。
当然,在没有练就此心之前,那种对痛苦的感受还是非常非常“真实”的。
真实,才是真正的淬炼。
5
仔细思考,有什么不会变成记忆?过去?现在?未来?
我们正在经历的事,现在感觉非常真实,但到了明天,就变成了记忆。
有没有什么事不会变成记忆?没有。
6
我的父亲和母亲,都已经在几年前去世,关于他们的一切,就像烟花一样,消散得无影无踪。
只有在我的记忆里,他们的形象还那样地鲜活。
但我清晰地知道,那只是我心中的影像,就像电影幕布上的光影。
他们曾经念念不忘的所有爱恨情仇,都已了无踪迹。
这,就是真正的真实。
7
但我同时知道,在他们的生命中,有一种不灭的东西在演绎着新的故事。
新的身体,新的身份,新的家庭,新的人生,但那已经与我无关了。
那是另一段因缘,而与我无缘。
8
当一个人能够守住生命中的爱、善、美,的确是非常难得珍贵的。
要战胜欲望、贪婪、仇恨,强大的意志力的确非常重要,同等重要的,还有超越的智慧。
9
我们不仅要与自己和解,也要与世界和解。
10
当一个人在不断地努力战胜自己,而不是真的听天由命时,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11
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很多种不同的自我,有的脆弱,有的坚强。
不需要“封印”脆弱的自己,而需要让自己强大起来。
“封印”住的脆弱永远是脆弱,强大起来的自己,才有真正的坚强。
12
只有与角色合一,深入其中,才能写活角色。
角色的性格特质常常决定了角色的命运。
从更高的视角反思不同角色的性格与命运,我们的智慧就会不断增长。
13
世上不存在与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14
对于“心魔”这个概念,不要太当真。
它是为了促进我们觉醒的,而不是为了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
15
人生,就是一部西游记,里面所有的角色,都是自己。
16
每个人的命运,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里。如果肆意妄为,就必定会自食恶果。
人,常常沦为欲望的奴隶。这也是绝大多数悲剧的根源。
战胜欲望,摆脱欲望的魔咒是人类永远需要面对的课题。
17
有人说,人没有欲望就会失去动力,但其实不一定是这样的。
佛陀,老子,耶稣,以及很多很多战胜了欲望、超越了欲望的人,依然有着不竭的动力——无私地利益众生。
18
即使一个人无法选择命运的安排而深受其苦,也不代表着他就有了肆意伤害别人的权利。
如果无法自主自己的心,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也没有自强不息的向往,那么他的命运就注定走不出黑暗,永远深受其苦。
19
对于很多文学故事中的角色,不要太过执著,本质上,那只是作者的虚构和创造而已。
当然,所有的文学角色,都代表了某一种人性,或善或恶,或善恶间杂。
我们可以欣赏故事,对于角色的性格及命运,我们可以反省、反思,从中获得教益,但无需执着。
20
顺其自然的确很好,但也要看是顺着什么样的自然。
如果顺从欲望的自然,就不太好,因为那会导致生命的堕落。
21
命运,是心的倒影。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22
叛逆,其善恶也有不同。对恶的叛逆即是善的升华,对善的叛逆即是恶的堕落。
23
在思维和情感方面思考这些问题,也许能够充填时间,但无法充填心灵。
我们的所有所思所感,其实都只是自心的图画。
每个人都是如此,我们的心,就像一个画家,画着各种各样的画面,这些画面构成了你的“视界”(世界)。
24
作家,以文字为道具创造着自己的文学世界。
好的作家,也可以说是文字的舞蹈家。
这种舞蹈可以穿越时空,甚至可以舞动很多人的心灵,甚至是千年后的某些人,某些心灵。
25
所有的梦想,都是从蓝图开始的。
用心去描绘蓝图,蓝图就可能一步步变成现实。
26
真正的放下,其实是发现,本来就没有什么需要放下的。
27
印度文化中有一种说法,说人世间的一切,都是梵天大神的一个梦,人间所有的生命都是他梦中的角色。
这种说法看起来很荒诞,但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这种说法更像是一种暗喻,或者很有智慧的寓言。
28
只要永远自强不息,不断战胜自己,外面,就没有真正的敌人。
痛苦,才是真正的良师。
29
如果一个人在童年的时候缺少父爱,长大后就会尝试从其他关系中弥补。但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是失望。
解决的办法之一是,如果自己的亲生父亲还在,那么就尽可能地与父亲多沟通,用自己的爱去打开父亲的心,让爱流动起来。
对于曾经的一切,不管是伤害、痛苦、怨恨,都需要宽容、谅解和放下。
原谅他人,就是解放自己。很多人被怨恨困了一辈子而不得解脱。
也许,我们不应忘记曾经受过的苦,但这不代表我们不能原谅。
记得曾经的苦,才会珍惜当下,珍惜爱,珍惜所有。
而宽容、谅解和放下,将使我们重新获得爱,获得幸福,获得自由。
30
值不值得原谅是一回事,是否选择原谅,是另一回事。
对自己最好的帮助,就是原谅,放下,将自由还给自己的心,而不是为自己的心织一个满是怨恨的茧。
这个茧,其实是困不住对方的,被困住的,只有自己。
所以,智慧的人,懂得原谅,懂得宽容,懂得包容,懂得放下。
也许放下很难,短时间也难以做到,但只要我们不去强化它就好,时间会慢慢消解它的。
智慧的人,不仅懂得放下,还懂得守护心中的爱,并为它不断地增加营养,让它不断成长,直到无量无边。
因为,只有爱才能激活爱,只有爱才能点亮爱,只有爱才能给爱以信心、力量、勇气和希望。
也只有爱,才能与爱相应,与爱相拥,与爱共鸣,与爱共舞。
愿所有的生命究竟觉醒!愿爱和光明盈满于每个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