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陪葱头训练有一年了,但近距离观看整场训练还是头一次。在场边,我跟老杨说:你看秀浩真的是作为人把人当做人来训练,老杨被我绕晕了,说,他们本来就是人吧!啥意思呢?说人话,就是把人当人看,当人教,来引导,而不是当训练机器。规则中尊重孩子们的差异性,个性,天性,尊重最起码的人性。而不是简单的发号指令。他们用的祈使句少,即使用也是“Let's ”,用的较多的是一般疑问句。他不吝赞美,随时能抓住孩子们训练中的闪光点,随时表扬,激励。遇到问题也能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考虑,不是一味地训斥。说得还是太抽象,举几个例子吧。
训练中突然下起了雨,教练们没有一刀切地命令训练继续或终止训练。而是先询问孩子,要不要继续在雨中练下去。尊重孩子想法的同时又而激发了孩子自身的内驱力,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致同意继续训练,有一个开始稍微有点犹豫的孩子,最后也开心得加入到雨中训练,比赛。这无意中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而我们一贯的做法,可能是给孩子们讲一大堆高大上的大道理,鼓动他们继续。或者害怕他们感冒发烧而将他们保护起来。
点球大战时,一个孩子把球射的偏得有点离谱,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我也不由自主笑起来。这时浩哥马上严肃得大声询问孩子们,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孩子们立马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赶紧过去给那个孩子鼓劲加油!来自教练和同伴们的尊重,理解,鼓励,同理心,和自己学着去尊重,理解,具有悲悯之心,并且在行为上体现出来,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甚于进一个球。而一个具有这些品质的教练也会在关键时刻适时地激发出孩子们内心的真善美!
比赛结束,大家围成一圈伸出手来准备喊加油,几个孩子这时互相打手闹了起来,浩哥竟然说“可以闹”,没有简单呵斥,强行制止。但俩教练的手却一直伸在那里,等待孩子们往上叠放。孩子们见状,停止了打闹,把手搭在了一起,大声喊起“加油!”。你看,尊重孩子天性的同时,又进行了了“身教”,智慧又巧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