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注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
在2001年安德森和克拉斯韦尔发布了修订版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它清晰地区分了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课程领导者经常会引用这些话:“通过将事实性知识从概念性知识中分离出来,我们强调教育者的教学达到对概念性知识深层次理解的需要,而不仅仅是去记忆零散的、片段的事实性知识。”如果作为教师,无法分辨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那么,就无法为了可迁移及深层次的概念性理解而教学。
思考:为什么要区分概念性知识和事实性知识?
在我们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但是我们的考试不能一味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学生背诵能力强,就是好学生,背诵能力差就没有学习能力,这是很可笑的。很多事实性的知识,学生需要了解和适当记忆,但是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是需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他们所学习的内容。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夏振东老师的视频。夏老师,是一位中学的物理老师,他经常带着学生做实验,学生们被他的课吸引,班级的成绩数一数二。夏老师的同事们也逐渐向这位90后的老师学习授课。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这位老师不做实验,学生找不到学习的乐趣,不理解物理中的原理,只是单纯背诵实验的过程,学生是学不好物理学科的。与之相反,一位同学吐槽自己的物理老师,整天不做实验,只做题,一点学科的趣味也没有。对于事实性的知识,学生了解就可以的,如果忘记了,完全可以马上查找。概念性的知识,学生是需要理解的,学生一旦弄懂了,就能学会举一反三,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弄懂这个逻辑,我们的课程才能精准进行设计。我此前一直担心,概念学习会影响教学成绩,但是现在想想,成绩的核心是效率,而大概念学习最大的优势就是效率,所以只要找准了方法,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