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个成年人走向独立时,都有非常重要的一课:
与父母分离,尤其是心理上的分离。
这意味着我们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做法,不再符合父母的期待。
甚至让父母感到失望和难过。
前几天,有个朋友向我寻求帮助:
她从事互联网行业,虽然要加班熬夜受苦受累,但也收获许多。可父母总苦口婆心劝她考公务员考事业编。
“我不想按照父母的期待去生活,但我很爱他们,不想他们痛苦,该怎么办?”
面对这个冲突,我坚定地支持她做自己。
这样做,除了有助于她独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如果真的爱父母,请不要剥夺他们痛苦的权利。
爱父母,不仅是让他们开心
说到 “爱父母”,或许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让父母开心。
这真的是爱吗?
我先把问题换一下:爱孩子就是要让孩子开心吗?
有没有发现,答案不一定了?
大多数父母都知道,爱孩子并不是一昧地讨好孩子、让 ta 快乐、帮 ta 解决一切困难。
而是也要教会 ta 该如何生活,让 ta 能够成长,自己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
爱一个人,不是一味对 ta 好,而是关心 ta 的成长。
这不仅对孩子成立,对伴侣和父母也是一样。
而成长的重要一步,是懂得接纳痛苦。
每个人都必然会经历痛苦。
在心理咨询中,如果咨询师看到当事人处于痛苦之中,一般不会马上想方法让 ta 好起来。
因为痛苦能让我们自我探索,激发我们更多潜力。
痛苦是一种权利,是成长的机会。
但往往我们本能认为,“成长” 是孩子、年轻人的事情,却忽视了父母也需要在自己的人生里不断成长。
30 岁有了孩子,他们是第一次当父母;
50 岁孩子成家,他们第一次面对亲子分离;
60 岁有了孙子,他们是第一次当爷爷奶奶.....
而当我们对待父母一直习惯 “报喜不报忧”,本能的想让父母开心多一些,痛苦少一些。
那就会导致,父母接触不到不愉快的现实信息,成长停滞不前。
报喜不报忧的背后,其实也隐藏着一个信念:
我的父母是脆弱的,他们无法去面对那些不好的现实,也没有成长的能力。
孩子越是坚信这一点,便越会 “宠溺” 父母。
人们常说,过度溺爱孩子会让孩子无法长大。
而我想说,孩子成年后如果过度溺爱父母,也会让父母的内心退行回孩子,无法成长起来去面对现实。
甚至最后,当我们无力再 “包容” 父母,当我们压抑到极点而不得不爆发时,将给父母造成更大的伤害。
允许父母痛苦
其实就是在帮助他们成长
允许父母痛苦,便是给彼此成长的重要契机。
这意味着我们要让父母有机会在痛苦和失望的情绪中,做一些停留和思考。
而不是第一反应去安抚他们、去迁就那些不合理的要求。
曾听过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小故事。
一个孩子在成年后决定外出闯荡,临行之际,母亲站在门边说:儿子,妈妈的心好痛,你不要走好不好?
孩子的回答是:妈妈,我决定要走了,你还有什么话想和我说吗?
母亲一再挽留,坦言孩子离开后自己会如何崩溃,痛不欲生。
但孩子耐心听完后,便和妈妈告别,踏上旅途。
看起来有点 “绝情”,但这却是一个不错的做法。
这个孩子并没有因为妈妈的痛苦而改变,放弃自己本该去闯荡的人生。
但同时他也给父母传递了他的爱和善意:
他允许母亲感受痛苦,听她诉说痛苦。
这正是这位妈妈学会面对现实的关键过程。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也能感受到:
孩子做自己,并不代表他不爱妈妈。
就如同平时大人看到小朋友走路摔倒了。
如果过度关心和主动去扶孩子起来,那么孩子就越难学会自己走路。
孩子需要体会摔倒时的疼痛,同时思考下一次怎么走才能更稳。
允许父母痛苦,其实也是在告诉父母:
1、你是有能力承受痛苦的;
2、这件事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3、我爱你,和我一定要听从你,是两件事;
一个人成长的关键点,是在痛苦崩溃过后,能发现:
生活还在继续,自己曾经极度纠结的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也不再去妄图去掌控那些无法掌控的事情。
而这些,是为人父母,甚至每个成人都要学会的。
早日学会,才能避免与子女更大的冲突,减少日后更多的痛苦和无力。
父母拒绝成长,
儿女会永远崩溃下去
若父母此时无法成长,将会造成双方更多的纠缠和折磨。
一个人是什么时候成为父母的?
怀上孩子的那一刻,分娩的那一刻,我们从生理上成为了父母,有了儿女。
但此时,父母并不完全熟练该如何照顾孩子、教育、树立榜样。
我之前遇到一对总是抱怨孩子的夫妻。
两人花了很多时间和心血教育两个儿子,但两个儿子却始终和他们的期望相去甚远。
“我们都教了这么多,怎么他们还是做不好?”
我问他们是怎么教育的,他们说:
平时我们都是千叮万嘱——告诉小儿子学习要努力,不要退步,争取考更高分;
提醒大儿子要好好工作,不要抱怨,要想办法赚更多的钱......
我听下来,这对夫妻的惯性思维都是自己想要什么,就向孩子要什么,极少关心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这不是教育,而是要求。
两个儿子时不时会说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但夫妻俩完全不肯成长,反倒觉得儿子不孝。
而类似拒绝成长的父母,常常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拒绝调整预期,只要你做不到,就是你有问题,从来不会审视自己的期望是否合理;
只愿看孩子符合自己期待的一面,只要一不顺意,就摆脸色,情感上表现出拒绝的态度;
觉得自己不开心都是他人的责任,别人有照顾自己一切的义务,遇到困难拒绝和子女一起合作想办法。
父母拒绝成长,会导致一个惨烈的关系模式:
父母就像一个大孩子,想要的多,容易闹脾气,还听不得真话;
而儿女无论多优秀多努力,都无法让父母满意,并最终在一次次要求下,内心走向崩溃。
如果子女无法尽早意识到这一点,而是一直迁就下去,会让父母养成一个坏习惯——情绪绑架。
他们发现,只要大哭大闹,或者讲一些贬低自己的话,儿女就会听话照办。
最终,失控的父母和崩溃的孩子,互相折磨。
父母痛苦之后,有更开阔的人生
子女拒绝父母,允许他们痛苦。
不但可以促成父母的成长,促成亲子关系更加清爽。
更重要的,是让父母有机会去做自己、活出自己。
中国父母有个特点: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为孩子而活。
而让父母痛苦和失望,能让父母尽早从控制孩子的欲望中抽离,更多地回归到自己的生活。
曾有一个女来访者,从小到大父母始终围着她转,规划好她的生活,也期望她达到各种各样的成就。
她感到窒息,但一想到自己停下来父母会难过,无论再苦再难,她都会强迫自己再坚持一下。
直到后来她终于受不了,和父母大吵一架后,亲子间断联了半年。
这段时间,她强行切断所有父母试图干预她生活的一切尝试。
平时只是偶尔打电话简单问候,但一发现父母要控制她,她便立马挂断电话。
这半年,对于一家人来讲并不好受。
但一切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父母前面二十多年围着女儿转,从未有过自己的兴趣和生活。
自从无法再干预女儿后,父母二人才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经历了几个月的痛苦后,他们开始试着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生活上,去跳跳一下广场舞,和朋友出去玩等等。
女儿决绝的反应,让父母多年来终于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也给他们传递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不要再管我了,请把你们自己的生活过好。
拒绝父母,是把父母的人生还给他们自己。
不用担心拒绝会给父母带来痛苦,因为痛苦永远无法完全避免。
同时也是所有父母成长所必须经历的。
父母必须面对自己对孩子的期待落空,才会更加懂得怎样的期望是合理的;
必须面对自己和孩子间的争吵或冷战,才会开始思考和孩子采用怎样的沟通方式才是适宜的;
必须面对孩子终有一天会有自己的生活,才会明白为人父母最终还是要把自己的生活过好。
人只有把精力用在经营自己的生活上,才可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而孩子的独立,正是父母重获人生的新契机。
把痛苦还给父母,也把人生和目光还给他们。
如此一来,你能做自己,而父母在忙碌二十多年之后,也终于放下重担,真正去享受他们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