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眼过年已经进入倒计时,远在深圳过年的父母,今天就要回来了。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女儿,明天就要返程。这样一盘点,今天应该是这个年最团圆的一天了。生我的我生的都在身边,爱我的我爱我的都在,今天真是个没有理由虚度的日子。
今日立春,不破不立,是希望也是对过去的一个告别。与我既是一场团聚,更是一场告别。
早在旧岁最后一天给拜望大伯时,就定下了今天全家人去大伯晚饭,也算是家族中的一次小范围的团聚。在父亲的兄弟几人中,大伯和父亲关系最好,在晚辈中大伯父又是最喜欢我女儿的一个,于情于理陪着大伯父一起吃顿饭都是必须的。大伯今年八十七了,他提出要请我们全家去家里吃饭,我无力抗拒。但我心里又清楚我们去吃饭会给老人造成负担,因此在大伯父提出请我们吃饭时,边主动的和大伯父约定我提前去他家做饭。两个孩子说不如大家一起去酒店吃饭更简单,我坚决不同意。我深知去饭店吃饭,其实更适合年轻人,老人勉为其难去了也是遭罪。年岁大了,饭店的饭菜早已不适合他们,另外饭店的氛围让老人感到拘谨,无法松弛下来,也是对老人的一种变相折磨。
带父母出去吃饭时,发现也有年轻人带了父母在外吃饭,但大多时候都是年轻人吃的很嗨,老人却坐在旁边百无聊赖。去饭店吃饭,看似是年轻人对老人的一种尊重,实则是老人被迫营业陪伴年轻人。
先不说外面饭菜对老人肠胃的造成的困扰不可估量,单就饭店的氛围,也是对老年人身心的一种考验。更何况像大伯那样社恐的那人,因此在饭店吃饭对于大伯显然不合适。不光饭店不适合大伯,就连同样社恐的妈妈,去饭店无疑对她是一种负担。饭店不能去,在家吃是肯定的,既然大伯提出要请我们吃饭,那么去大伯家吃饭也是必须的,但大伯年岁大了,即使大伯提出请我们吃饭,我肯定不会让一个老人给我们做饭,权衡再三,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我去大伯家做饭,然后父母和孩子过去陪着大伯一起吃顿饭。
各家情况不同,老人个性不一样,解决的方法自然也不是唯一的。
昨天正月初五那人家里的几个女儿约了一起去看望奶奶,我也是被迫营业的一天。两个孩子回家一趟不容易,我不陪着去自己心里过不去。当然真不去,那人和女儿也肯定不高兴,他们会认为我当着女婿的面不给他们面子。婆婆在乎面子,孩子们回来不去看她也说不过去,最终只能是勉为其难了。
好在知道带着一大家子去婆婆家吃不到饭,那人提出在家吃完再去。对他的提议,我自然是欣然同意。女儿说:不如中午我们出去吃,她说女婿喜欢吃羊肉,一直对家乡的手抓心心念念,这次来没去打卡,不如趁着中午就去打个卡吧!
恭敬不如从命。孩子们大了,他们说的话,只要没有大的原则问题,我一般都会遵从他们的意思。做一个不扫兴的父母是我做了母亲以后,一直提醒自己的事。因为从小到大在母亲的控制和打击教育中成长,我比任何人深知被人控制的绝望,也深知打击教育对孩子的伤害。因此有了女儿后在这方面我还是很注意,几乎到了刻意的地步。习惯鼓励式教育,也习惯给孩子自主选择的空间,很多事只要女儿提出,只要没有原则性的问题,我几乎很少反对。比如她提议带女婿去吃手抓,我就认为这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事,孩子决定了,跟着执行就好。尽管我对羊肉不是太感冒,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可以吃别的,也可以不吃。因为在我看来一家人去外面吃饭,吃饱肚子已经不是刚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生活才是。
倒是那人,对别人的提议常常会想着法子反对,提出各种质疑,各种反对意见。看他对孩子们的提议各种不满,我提高音量说:那你说怎么办?我的话一出口,他竟然一言不发了。之前所有的牢骚,全部顿然而至,真的无语。既然自己没有好的提议,为什么还要对人家的提议挑三拣四呢?最讨厌这种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我知道你们说的全然不对。因为讨厌,所以每天都要面对,这就是人类最公平的地方,你抵触什么就会和什么纠缠一生。
既然无法改变他人,不如改变自己来的更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