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份平和与坦然是文城,是小美,是林祥福,是余华最后想得到的安宁。
“这里是文城吗?”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
这部小说没有像《活着》那样能触发读者无限的泪感,但是所有的感动要在看完小美的故事后才会慢慢涌动。
小说里最让我触动的人物即林祥福和小美,在小说前部分,小美的来去匆匆让我实在捕捉不到她的真实感,而文城补,则将关于小美所有的故事道出,那一刻,小美才是一个完整的人,那一刻,才读懂了文城。
小美是一个好女儿、好母亲、好伴侣。长相美丽清纯的她还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虽然在道德层面上看,她欺骗了林祥福,拿走了一部分林祥福的财产,残忍地抛弃了林祥福和女儿,前半部很难得到读者的同情,但在这一切的背后,是她的善良,是她的忠诚,是她的无可奈何。阿强是她的丈夫,阿强爱她,和她有过无比欢乐难忘的时光,所以她遵守与阿强的约定,离开了林祥福去找阿强。而她拿走一部分林祥福的家产也不是为了自己享乐,而是用作阿强生活的支撑。当她发现自己怀了林祥福的孩子,她选择的是冒着可能被林祥福责打的风险也要将孩子生下来给林祥福,阿强劝她不要回去,而她却说:“这是林祥福的孩子,我要把孩子还给他。”这是她的道德和良知~
当日子慢慢过去,谁曾想林祥福也爱她,并带着女儿寻找到了溪镇,那刻起,小美心里刚刚愈合起来的伤疤被逐渐的撕裂,女儿就在眼前,但是她不敢去看一眼,曾如此爱自己的那个男人在冰天雪地里苦苦追寻,但是她不敢去关心一句,那一刻,能感受到小美难以言语的痛苦与愧疚,所以,在镇里祭拜的那一天,她深深的跪在雪地里,带着她对女儿和对林祥福的爱、祝福与愧疚,深深地长久的跪在了雪地里祈祷,却再没有站起来过。
读到最后,故事凄凄惨惨带给我们无限的忧愁,但幸好,最后小美与林祥福终于相遇了,小美是爱着林祥福的,她从未想要欺骗林祥福,只是她有一份不能辜负责任~陪伴并照顾阿强,她把孩子留给林祥福,把所有的苦痛都留给了自己,小美这个人物太鲜活太无奈太苦了。
最让人难受的是~小美死去的时候,他们近在咫尺,城隍阁前的空地上剩下六具无人认领的尸体,而站在雪花中的林祥福却不知眼前那六个跪在雪地里的死者里有小美和阿强,“飞扬的雪花模糊了他的眼睛,她没有看见远处小美低垂的脸。那时候小美的眼睛仍然睁开着,只是没有了目光”。
他望着最后一具尸体在冰雪凹凸的空地上离去,两个道士抬着她,一个抬着她的双腿,一个抬着她的肩膀,她的头垂落离去,而那时,林祥福怀里的女儿嘤嘤大哭,他以为女儿是饿了,其实,女儿是因为自己亲爱的母亲就在眼前,却从此阴阳相隔而有所感知地向父亲传递这个讯息。
而林祥福没有见到小美最后的形象——“她的脸垂落下来,几乎碰到厚厚积起的冰雪,热水浇过之后的残留之水已在她脸上结成薄冰,薄冰上有道道水流痕迹,于是小美的脸透明而破碎了,她垂落的头发像是屋檐悬下的冰柱,抬过去时在凹凸的冰雪上划出一道时断时续的裂痕,轻微响起的冰柱断裂声也是时断时续。小美透明而破碎的清秀容颜离去时,仿佛是在冰雪上漂浮过去。”
最后,生活总是充满了戏剧性,他要找的小美每天和他呼吸同一片天空的空气,每天和他走在同一片土地上,小美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而当林祥福死去,他的仆人在送他回乡的路上,经停了小美所埋葬的西山,两个没有恩怨纠葛却心心相缠的人,一个翻山越岭寻找,一个千方百计躲藏,一个无所畏惧的死去,一个满腹悔恨的离去。
不知道,躺在棺材里路过西山的林祥福能否再次感受到小美的气息,那像晨风一样干净的气息,那曾在他脸上吹拂过的温柔,他能感受到吗?那个让你用半辈子去追寻的女人,她此刻就躺在你旁边,你能感受到她吗?作为读者我希望林祥福此刻是安详的,或是幸福的,两具没有了温度的身体,在此刻,重燃了超越生与死的烈火。
到此理解了余华给这篇小说取名“文城”的用意。世上本没有一个叫做文城的地方,但坚信的人始终坚信着,哪里都可以是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