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状况。我们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埋怨孩子不听话,找借口?还是能意识到孩子需要帮助了。
明确方向,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养育的问题。任何孩子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背后都有他的心理动因,但不能因为理解纵容,
孩子的问题一定是养育的问题。
树木有问题了,我们要思考是不是土壤出问题了?是否环境不合适?
认知决定选择,选择大于努力
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
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向内看。向外看只能看到表面。
面对问题,你是看到局部,还是看到了整个系统,看到了全局。
诊断自己,面对问题,看底层的多,还是深层次看问题?
借助孩子问题照见自己。
在学校遇到问题,妈妈不紧张。妈妈借助学校环境磨砺孩子,甚至牺牲成绩来助力孩子经验这个过程,帮助孩子学会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方式。
心智不成熟,即使把注意力都放在语数外上,也不会提分。
真正的心智成熟才能取得好成绩。
真正学习的进步来自于心智的成熟。
如果以怕为主导的家庭教育,孩子就不可能学会承担责任,孩子就不会真正学会做人。
妈妈向内探索,解决自己的焦虑,才能助力孩子。
妈妈的尊重导致了孩子在校处理关系时认知偏差。这个纠正,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只有靠环境来解决问题。
抓主题,忽略小插曲。
一个叛逆的孩子没有充分的让他叛逆压抑下去的话,最终他会叛逆。(中年叛逆)
遇到具体事儿,我们大部分停留在表层上。
孩子一出问题,我就怕。一出问题,我就着急。
孩子成绩一下滑,家长就认为是孩子不努力。说明家长的认知在表层。
其实,可能是孩子的环境适应问题,也可能是学习系统出了问题,孩子的心理需求出了问题。
在高中优秀的孩子,小学玩的多。自己研究学习策略。孩子自己能自我优化,就能真正学会学习。
孩子的学习与孩子的心智水平有关系。
即使现在很满意孩子的学习,也可能不系统。
懂孩子的个性特质调父母的教育模式。懂孩子的年龄阶段的特殊需求。懂当下事件背景信息与孩子的个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