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苏州有一个人叫薛见扬,家住在专诸巷。他喜欢喝酒赌博,行为不检点,性格极其凶狠狡猾,邻里都称他为“东太守”,而他特别喜欢拈花惹草。
他的邻居李某,娶妻杨氏,长得非常漂亮。薛见扬对她垂涎三尺,每次看到她出门打水,就找机会和她说话。杨氏性格文静温柔,总是拒不理他。
薛见扬没有办法,转念一想,李某家境贫寒,可以用财物诱惑他。于是每当看到李某陷入困境,就给他送钱送米。
李某出身清望世家,虽然家徒四壁,但人品清高,而且厌恶薛见扬的为人,总是对他的捐赠不屑一顾。薛见扬羞愧讨了个没趣,灰溜溜地离开,指着李某的家门说:“就算你把好东西锁在铁柜子里,我最终也会把它偷走。”
到了夏季末,天气闷热,下起了雨。一天晚上,李某睡觉时,突然被雷击中。他的妻子被惊醒,当时电闪雷鸣,她看到一个像雷公一样的人,挥动翅膀推开门飞了出去。
她看到李某头顶上有一个洞,宽约半寸,深有几寸,血液喷涌而出。起初他还在呼救,不久就死了。
他的妻子大哭,李某的母亲也惊醒了,摸着尸体痛哭说:“我儿子一生谨慎,怎么会得罪了天呢?”又对杨氏说:“家里本来就没有存粮,现在突然遭遇这样的灾难,不仅日后可能会饿死,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说完又痛哭起来。
这时邻居们都聚集过来,薛见扬也跑进来,看到大家都束手无策,叹息不已,他卷起袖子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连过路人都会感到难过,如果大家都坐视不管,那还要邻里做什么!”
李某的母亲哭着感谢他。薛见扬立刻回家,拿来三十两银子,对李某的母亲说:“这些钱应该够处理后事了,但需要你自己写一个借据,将来按期还我。”
李某的母亲就写了借据,薛的同伙某甲作保。薛见扬又帮助处理了李某的后事。李某的妻子和母亲再三感谢他,薛见扬这才离开。
但是从那以后,李某的母亲和妻子孤苦伶仃,常常相对哭泣,有时甚至几天没饭吃。尽管是严寒的冬天,杨氏还穿着像雪一样白的麻衣。
而薛见扬的借据到期了,他来讨债。李某的母亲哭着出来,请求延期到明年夏天,薛见扬勉强答应了。到了约定的时间,李某的母亲再次请求延期,薛见扬不同意,脸色一变就走了。
过了一会儿,他带着同伙甲某进来,把借据扔给甲某说:“你既然担保了这个借据,如果你能还就还,不然我就告到官府,不要怪我连累你。”
甲某假装为李家求情,薛见扬不同意,拿着借据想走。甲某用力拉住他,对李某的母亲说:“看你这么老迈,还要照顾这么柔弱的儿媳,每天担心能不能活到明天,什么时候能还清这笔债?薛见扬已经单身很久了,不如让杨氏嫁给他。这样既可以用剩下的钱来供养你的晚年,儿媳也有饭吃,岂不是两全其美?”
李某的母亲无奈地进去,和杨氏商量。杨氏听到这些话,默默地流泪,很久才哽咽着说:“我命苦不值得同情,但老母亲你怎么办?”
李某的母亲哭着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还能考虑我吗?”
于是她出去和甲某说。甲某和薛见扬商量,写了一个新契,言明以身还债,烧掉了旧的借据,然后离开。到了傍晚,接亲的彩车来了,杨氏万般无奈上车,痛哭着离开。
自从杨氏嫁给薛见扬后,房间里的箱子,除了她自己的东西可以自己打开,其他的都不让看。
一天,薛见扬外出,杨氏独自坐着。突然听到一个箱子里有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有老鼠在里面玩耍。她站起来,从后面打开锁链,打开箱子,发现里面没有其他东西,只有雷公的面具和一对翅膀,还有斧头和凿子,都带着血迹。
她非常震惊,这才明白去年夏天发生的事情,是薛见扬干的。她拿着这些东西给别人看,大家都认为是这样,于是一起把箱子和面具送到官府。
官员命令拘捕薛见扬审问,他才说出真相。
原来薛见扬早就有杀人夺妻的打算,那天晚上趁着雷雨悄悄进入李某的家,躲在床下,等到李某睡着后,听到惊雷一响,就猛然出来打他,然后迅速离开,所以生死原因都不清楚,都以为是雷劈了李某。
官员惊讶地说:“以前裴袭能制造三里雾,后来因为用雾作贼被拷打,但也只是作贼而已。现在你想要制造云雨,却先用雷击打死别人的丈夫,你的凶狠狡猾到了这种地步!”
于是命令反绑他的手,戴上面具,插上翅膀,拿着斧头和凿子,牵着他游街示众,然后斩首。同伙因为共谋被充军。
杨氏回家后,感到无限羞愧,悲愤上吊自杀了。
这是道光十六年七月某一天发生的事情。